时间: 2025-05-25 00:3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0:33:53
高阳台·西湖春感
作者: 张炎 〔宋代〕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春天的景致与诗人内心的感慨。春天来临,莺鸟在树叶间筑巢,平静的湖面上漂浮着柳絮,夕阳下的断桥上,有只归航的小船。我能在这里游玩多少次呢?看花的时节又将是明年。东风轻轻地伴着蔷薇的花儿,然而当蔷薇盛开时,春天也已令人心痛。更显得凄凉的是,万物生长的西泠,只有一抹荒凉的烟雾。往年燕子去往何方,如今只见苔藓覆盖的韦曲和暗淡的斜川。听说新的忧愁,今天也来到了鸥鸟的身边。无心再续笙歌的梦,闭上重重的门,浅醉在闲适的睡眠中。不要打开窗帘,怕见到飞舞的花瓣,怕听到杜鹃的啼叫。
作者介绍:张炎,字子寿,号澄江,宋代词人,擅长词作,其作品风格细腻,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西湖春天,诗人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与内心的忧伤,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渴望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高阳台·西湖春感》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词作,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部分通过“接叶巢莺”描绘春天的生机,紧接着“平波卷絮”则表现了湖面宁静的美,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然而,随着断桥斜日的描绘,诗人感受到了一丝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惆怅。后半部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逐渐转向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提到“新愁”与“无心再续”,让人感受到一种消逝感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的“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更是将内心的脆弱与对美好事物的恐惧展现得淋漓尽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同时夹杂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接叶巢莺”意指什么?
“万绿西泠,一抹荒烟”中“荒烟”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阗,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 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就连那些清闲的白鸥,也因新愁而白了发颠。我再也没有心愿,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我怕见那飞花片片的声音,更怕见那悲切的声声啼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