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王晋卿(并叙)》

时间: 2025-04-27 01:34:59

诗句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功臣全彬之后也。

元丰二年,予得罪贬黄冈,而晋卿亦坐累远谪,不相闻者七年。

予既召用,晋卿亦还朝,相见殿门外。

感叹之余,作诗相属,托物悲慨,阨穷而不怨,泰而不骄。

怜其贵公子有志如此,故次其韵。

先生饮东坡,独舞无所属。

当时挹明月,对形三人足。

醉眠草棘间,虫虺莫予毒。

醒来送归雁,一寄千里目。

怅焉怀公子,旅食久不玉。

欲书加餐字,远托西飞鹄。

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渎。

吾生如寄耳,何者为祸福。

不如两相忘,昨梦那可逐。

上书得自便,归老湖山曲。

躬耕二顷田,自种十年木。

岂知垂老眼,却对金莲烛。

公子亦生还,仍分刺史竹。

贤愚有定分,樽俎守尸祝。

文章何足云,执技等医卜。

朝廷方西顾,羌虏骄未伏。

遥知重阳酒,白羽落黄菊。

羡君真将家,浮面气可掬。

(袁天纲语窦轨:君语则赤气浮面,为将勿多杀人。

)何当请长缨,一战河湟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4:59

原文展示

和王晋卿(并叙)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功臣全彬之后也。元丰二年,予得罪贬黄冈,而晋卿亦坐累远谪,不相闻者七年。予既召用,晋卿亦还朝,相见殿门外。感叹之余,作诗相属,托物悲慨,阨穷而不怨,泰而不骄。怜其贵公子有志如此,故次其韵。先生饮东坡,独舞无所属。当时挹明月,对形三人足。醉眠草棘间,虫虺莫予毒。醒来送归雁,一寄千里目。怅焉怀公子,旅食久不玉。欲书加餐字,远托西飞鹄。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渎。吾生如寄耳,何者为祸福。不如两相忘,昨梦那可逐。上书得自便,归老湖山曲。躬耕二顷田,自种十年木。岂知垂老眼,却对金莲烛。公子亦生还,仍分刺史竹。贤愚有定分,樽俎守尸祝。文章何足云,执技等医卜。朝廷方西顾,羌虏骄未伏。遥知重阳酒,白羽落黄菊。羡君真将家,浮面气可掬。袁天纲语窦轨君语则赤气浮面,为将勿多杀人。何当请长缨,一战河湟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驸马都尉王诜(字晋卿)的,王诜是功臣全彬的后代。元丰二年,因我得罪被贬到黄冈,而晋卿也因累连被远谪,七年来不曾互通消息。后来我被召回,晋卿也回朝,殿门外相见,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诗以寄情于物。诗中表达了我在困境中不怨天、不骄傲的情感,怜惜这位贵公子有如此志向,因此以他的韵脚为次。

那时我在东坡独饮,月光下舞无踪迹。醉卧在草丛中,虫蛇无法伤我。醒来后送走归雁,寄托千里远望。怅惘中怀念公子,旅途久无佳音。想写点什么,远托给西飞的鸿雁。听说相濡以沫,未必能救得沟渠之渴。我这一生如同寄居,何者才是祸福?不如彼此相忘,昨日的梦又如何追逐。

上书自得其便,归隐湖山的曲水边。亲自耕耘二顷田,种植十年的树木。谁知眼见年老,却对着金莲的烛火。公子也许仍在,分担刺史的竹简。贤愚有定分,酒樽和祭品皆守常规。文章何足挂齿,掌握技艺如同医卜。朝廷刚刚向西顾,羌虏尚未平伏。远远地听闻重阳的酒,白羽落在黄菊上。

羡慕你真能将家业,面上气度可掬。袁天纲的话和窦轨的对话,都是赤诚之气浮现。何时能请长缨,一战河湟再复兴?

注释

  • 驸马都尉:指皇帝的女婿,担任都尉的官职。
  • 元丰二年:指宋仁宗元丰年间的第二年(公元1079年)。
  • 阨穷而不怨:处于困境却不抱怨。
  • 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互相帮助。
  • 金莲烛:古代一种特定的蜡烛,象征光明和富贵。
  • 河湟:指河西走廊和湟水地区,古时多次发生战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苏轼的诗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表达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冈期间,与王晋卿(王诜)的重聚,反映了两人因政局变动而分离的境遇。诗中充满对友人的思念与叹息,展现了两位才子在政治风波中保持的志向和彼此的情谊。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友谊和人生哲学为主题,表现了苏轼对于命运的独特见解和对理想的坚持。诗中通过描绘困境中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在困苦中不屈的精神与乐观的态度。诗人以“醉眠草棘间”为起点,描绘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传达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

通过对月光、归雁、虫蛇等意象的描绘,苏轼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也抒发了自己在流亡生活中的孤独与思考。尤其是“吾生如寄耳,何者为祸福”,深刻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无奈与淡然,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他以诗歌为媒介,寄托着对友人的关怀及对未来的希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提到的“贤愚有定分”与“樽俎守尸祝”则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认为贤者与愚者各有各的命运,生命的意义在于守住内心的安宁与宁静。最后的呼唤“何当请长缨,一战河湟复”,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理想的期待,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开头部分:介绍王晋卿的身份背景,说明两人因政治原因而失联的缘由。
  • 中间部分:描述与王晋卿重聚后的感慨,表达对彼此志向的羡慕与怜惜。
  • 后半部分:通过对生活的描绘,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对命运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吾生如寄耳”,比喻人生如同寄居,体现了对人生的思索。
  • 对仗:如“阨穷而不怨,泰而不骄”,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月光、归雁、金莲等意象,丰富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谊为线索,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变幻。通过对个人遭遇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持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苏轼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照亮了诗人的心灵。
  • 归雁:代表远道而来的消息,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 草棘:表现困境中的坚韧与安宁。
  • 金莲烛:象征富贵与光明,暗示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此诗中称王晋卿为: A. 驸马都尉
    B. 功臣
    C. 书法家
    D. 政治家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相濡以沫”是什么意思? A. 互相帮助
    B. 同舟共济
    C. 各自生活
    D. 争斗不休
    答案:A

  3.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不屈不挠
    B. 消极对待
    C. 自怨自艾
    D. 盲目乐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样展现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
  •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豪情壮志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苏轼的此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王维通过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而苏轼则结合个人遭遇,展现出更为深刻的哲思与对命运的反思。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居家 云门道中 春游至樊江戏示坐客 雨夜 次金溪宗人伯政见寄韵 夙兴弄笔偶书 闲游所至少留得长句五首 其一 初夏闲居 一壶歌 戏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劳勉 大人君子 余音缭绕 斗媚争妍 片字旁的字 河清海宴 材朽行秽 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渐不可长 弓字旁的字 险巾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空花阳焰 畅叙 几字旁的字 包含忌的成语 包含收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