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江浦赋诗》

时间: 2025-05-23 05:33:32

诗句

帝献二仪合,黄华千里清。

边笳城上响,寒月浦中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5:33:32

原文展示:

江浦赋诗
作者: 李谐 〔南北朝〕

帝献二仪合,黄华千里清。
边笳城上响,寒月浦中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帝王献上二仪(指阴阳二气的和谐),黄花盛开,清香四溢,延绵千里。边塞的号角在城上响起,寒冷的月光照亮了江边的水面。

注释:

字词注释:

  • 二仪: 指阴阳二气,形容宇宙的和谐。
  • 黄华: 黄花,象征美好的景象。
  • 边笳: 边境的号角,表示战争或征战的气氛。
  • 寒月: 寒冷的月光,表现了秋冬之际的清冷。

典故解析:

  • 二仪合: 这个典故源自古代对宇宙和谐的理解,常用于形容宇宙的平衡与和谐。
  • 边笳: 古代战争时常使用的乐器,常与边疆、征战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谐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表达个人的感受和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用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江浦赋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和谐与安宁的向往。

诗歌鉴赏:

《江浦赋诗》通过自然景象与边塞情景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帝献二仪合”表明了对宇宙和谐的追求,与后面的“黄华千里清”形成鲜明对比,黄花的清香象征着美好与和平。而“边笳城上响”则引入战争的气息,这样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最后以“寒月浦中明”收尾,月光的寒冷与宁静又增添了一种孤独感,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思考。整首诗简练而富有层次感,既有自然的美,又有社会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帝献二仪合: 表达了一种对宇宙和谐状态的向往。
  2. 黄华千里清: 用黄花的清香来象征美好的景象,营造宁静的氛围。
  3. 边笳城上响: 通过边笳的声音引入战争的背景,形成对比。
  4. 寒月浦中明: 寒冷的月光照亮江边,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对“边笳”和“寒月”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 黄华、边笳、寒月等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层次丰富,情感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和谐与安宁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二仪: 象征宇宙和谐。
  • 黄华: 代表美好与和平。
  • 边笳: 传达战争的气息。
  • 寒月: 反映孤独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谐生活在哪个时期?

    • A. 唐朝
    • B. 南北朝
    • C. 宋朝
  2. 诗中提到的“黄华”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美好与和平
    • C. 绝望
  3. “寒月浦中明”中的“寒月”给人什么感觉?

    • A. 温暖
    • B. 宁静与孤独
    • C. 热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了对边塞生活的思考,但其侧重于对友人的眷念,而《江浦赋诗》则更关注国家的安宁与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歌选》
  • 《古诗文观止》
  •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山十首 其四 体斋宅赏莲用体斋韵 上元后十日会冶斋观梅值雪限韵二首 其二 哭舍弟东川五首 其四 西涯杂咏十一首 其十 莲池 缚虎行 司农笏 题画 赏花夜归图 墨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窥睹 谢庭兰玉 包含茔的词语有哪些 买马招军 罪谴 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邻里乡党 鬲字旁的字 一气 景入桑榆 阜字旁的字 鸣珂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拥帐 火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避嫌守义 秃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