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人之军》

时间: 2025-04-27 09:37:22

诗句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37:22

原文展示:

送人之军
贺知章 〔唐代〕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战士时的复杂情感。常常经历绝境,今天又看到你要离去,令人想起往日的愁苦。陇山上的云晴时阴,边疆的草地在夏天已显露秋意。即使万里长城在此寄托,我也不想留下汉国的忧愁。

注释:

  • 绝脉塞:指的是绝路和险境,常常经历艰难困苦的地方。
  • 断肠流:形容心中悲痛,流下的泪水如断肠之痛。
  • 陇云:陇山上的云,代表自然景象,反映诗人的情感。
  • 边草:边疆的草地,暗示战士们在边疆作战的艰辛。
  • 万里长城:象征着国家的防线和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知章,字季真,号昌谷,唐代著名诗人,生于685年,卒于763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作品多富有哲理和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乱频繁之时,表达了送别战士时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送人之军》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将个人的离愁与国家的忧虑紧密结合在一起。首句“常经绝脉塞”便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表现出诗人对战争残酷的深刻体会。紧接着“复见断肠流”,不仅是对离别的悲伤,更是对战士命运的担忧。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时,使用了“晴半雨”与“夏先秋”的对比,反映出离别时的复杂情绪,既有晴朗的希望,也有阴沉的忧虑。最后一句“无贻汉国忧”,更是将个人情感提升到国家层面,表达出对国家安危的责任感与忧虑。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常经绝脉塞:常常经历险境,暗示战士们在战场上面临的困难。
  2. 复见断肠流:再次看到离别,心中泛起愁苦。
  3. 送子成今别:送别这位年轻的战士,感情愈加沉重。
  4. 令人起昔愁:勾起以往的忧愁,充满对过往的回忆。
  5. 陇云晴半雨:描绘自然变化,反映内心复杂情感。
  6. 边草夏先秋:边疆的草地已经显露出秋天的气息,暗示战斗的艰辛。
  7. 万里长城寄:长城作为国家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期望。
  8. 无贻汉国忧:希望自己的离别不会为国家带来忧虑。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晴半雨”的对比,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反映了诗人的心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送别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的关怀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社会和国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绝脉塞:象征着困境与艰难。
  • 断肠流:表现出强烈的离愁别绪。
  • 陇云: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 万里长城:国家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陇云”意指什么?

    • A. 山上的云
    • B. 战士的心情
    • C. 国家安危
    • D. 个人的离愁
  2.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战士的送别与忧虑
    •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 D. 诗人的生平经历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送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贺知章的《送人之军》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关注送别,但贺知章更强调国家的忧虑,而王维则更加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友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贺知章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黄玉圃巡使台阳花果图 题黄玉圃巡使台阳花果图绝句 其二 题黄玉圃巡使台阳花果图绝句 其一 昙花图 挽朱西安同年二首 其二 题雪浪庵 朱陵洞 云山 金城山 休洗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贫而无谄 奋勇直前 炫酷 糹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柳圣花神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大同小异 木字旁的字 包含痞的词语有哪些 买东买西 核心 民事诉讼法 舌字旁的字 连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