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4:4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41:51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这首诗表达了对贺知章归隐的惜别之情。诗人感慨贺知章放弃了荣华富贵、追求道理,最终选择远离世俗。他的高尚情操令人敬佩,他在世间获得了真谛,而在隐逸的境界中又保持着清幽的心境。唯独在青门之地送别时,让众多同僚感到深深的惆怅和不舍。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曾任官职,后隐居于四明山。此诗正是在他选择隐居之际,李隆基以此诗表达对他的敬重与不舍。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的第六位皇帝,即唐玄宗,因其文治武功而闻名。他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和书法家,提倡文人文化,在位期间大力支持诗词创作,推动了唐代的文学繁荣。
此诗写于贺知章归隐之前,表达了李隆基对朋友的欣赏与惜别之情。贺知章的隐退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深刻而细腻地表达了对贺知章的敬仰与惜别之情。开头两句“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直接点出贺知章放弃官位,追求道教理想的决然态度,体现了对他选择的赞赏。“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贺知章的贤良与高洁,使人倍感钦佩。中间的“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描绘了他在世间得到的智慧与隐逸生活的心境,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最后的“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则是借送别之情,表现出众人的不舍与深情,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突出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朋友的珍惜。
遗荣期入道:放弃荣华,追求道理。
辞老竟抽簪:告别老年,最终抽去发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难道不惜惜这位贤者,他的高尚心志。
寰中得秘要:在尘世中获得真理。
方外散幽襟: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保持清幽的情怀。
独有青门饯:唯独在青门送别。
群僚怅别深:众多同僚感到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贺知章的赞美与惜别,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人格的崇敬。
“遗荣期入道”中的“道”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门”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