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山僧院》

时间: 2025-05-10 11:05:15

诗句

谿路曾来日,年多与旧同。

地寒松影里,僧老磬声中。

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

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1:05:15

原文展示:

谿路曾来日,年多与旧同。
地寒松影里,僧老磬声中。
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
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

白话文翻译:

这条溪路我曾经走过,虽然年多没来,但心中依然感到熟悉。
这里的土地寒冷,松树的影子在摇曳,老僧在敲打着磬声。
远处的水清澈,微风轻拂,闲云自在地飘过这个寺院。
如果心灵的源泉没有障碍,又何必再去谈论那些空洞的道理呢?

注释:

  • 谿路:溪水流淌的小路,指通往寺院的路径。
  • 松影:松树的影子,象征着清幽的环境。
  • 磬声:寺庙中僧人敲打的磬音,通常用于宗教活动,象征着宁静和修行。
  • 心源:内心的根源或本源,表示人的精神和思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松影”与“磬声”均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反映了隐居生活的清净与安宁。古人常以松树和磬声象征修行的环境与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活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题山僧院》创作于张乔隐居于山间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对修行与内心安宁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山僧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从表面上看,诗人描绘了山间僧院的宁静与和谐。溪路、松影、磬声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思考。诗中“心源若无碍”一句,深刻表达了对心灵自由的渴望,指出了内心的障碍才是最大的羁绊。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深思,具备了很强的哲学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谿路曾来日:回忆过去曾走过的溪路,带有怀旧之情。
  2. 年多与旧同:尽管时间过去很久,心中依然与过去的记忆相连。
  3. 地寒松影里:描绘寒冷的环境,松树的影子增添了幽静的气氛。
  4. 僧老磬声中:老僧人在敲磬,声音清脆,增添了寺院的庄重感。
  5. 远水清风落:远处的水与清风,营造出一幅宁静的自然风景。
  6. 闲云别院通:悠闲的云彩飘过,暗示着生活的安逸与自在。
  7. 心源若无碍:如果内心没有障碍,生活将更加自由。
  8. 何必更论空:不需要再去空谈那些无意义的道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影”与“磬声”比作心灵的寄托,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对仗:诗句的对仗使得整首诗具有音韵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谿路:象征人生的旅途,表明回归自然的愿望。
  • 松影:代表隐逸生活的清雅,传达一种孤独而安详的情感。
  • 磬声:象征着宗教的宁静,反映诗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谿路”指什么?
    A. 城市的街道
    B. 通往寺院的溪路
    C. 一条河流

  2. 诗中“心源若无碍”强调了什么?
    A. 心灵的自由
    B. 物质的富裕
    C. 社会的繁华

  3. “僧老磬声中”意指什么?
    A. 寺庙的喧闹
    B. 安静的修行环境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写自然环境与内心宁静。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自我反省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乔的《题山僧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但张乔更强调心灵的自由,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精选与赏析》

相关查询

送刘明远客和州 送刘明远客和州 送刘和州 送华亭薜运斡 送单丙文先生归沅州 送戴文子赴定海主簿 送蔡侍郎镇建宁 松风楼篇 水仙花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朝真暮伪 十字旁的字 贪赃坏法 泰极而否 咏诗 撁五挂四 氏字旁的字 预搔待痒 包含蛮的成语 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外羡 鬥字旁的字 索马里人 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赌咒发誓 四字头的字 簜节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