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0:3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0:39:13
雨中宿僧院
千灯有宿因,长老许相亲。
夜永楼台雨,更深江海人。
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
不是真如理,何门静此身。
在灯火阑珊的僧院中,因缘分而相聚,长老宽厚地给予我们温暖。
夜深雨急,楼台间的雨声愈加响亮,江海远方的人在此时更加孤寂。
生活的劳苦似乎无尽无休,妄想和纷扰如微尘般不断滋生。
如果这并非真实的道理,那又何以让我们的身心如此宁静?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涉及到佛教哲学中对人生苦难和内心平静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活跃于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人生哲理为主题。其诗风清新自然,常透出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此诗写于雨夜,作者在僧院暂宿,借助皎洁的灯火和长老的温暖,思考人生的苦乐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雨中宿僧院》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雨夜中的僧院景象,表达了对人生苦难和内心宁静的思考。开头以“千灯有宿因”引入,灯火的温暖与长老的关怀形成了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夜永楼台雨”,雨声的持续与夜的漫长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将思考转向人生的苦与妄念,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劳生无了日”一句,直接点明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尽,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最后两句则是对“真如理”的反思,质疑当下的宁静是否真正源于内心的真实智慧,抑或只是表面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与内心的感悟,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苦难与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中“千灯有宿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劳生无了日”中的“劳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妄念”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