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葛仙宅》

时间: 2025-05-18 11:21:07

诗句

仙翁卧云日,种松药炉东。

千载鳞鬣古,突兀成老龙。

蜕骨入霄汉,横身饮长风。

上有玄鹤巢,下有白蚁宫。

先生昔羽化,鸡犬尽凌空。

如何刀圭妙,失此十八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1:21:07

原文展示:

仙翁卧云日,种松药炉东。
千载鳞鬣古,突兀成老龙。
蜕骨入霄汉,横身饮长风。
上有玄鹤巢,下有白蚁宫。
先生昔羽化,鸡犬尽凌空。
如何刀圭妙,失此十八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翁在云中安卧,种植松树和药材的景象。千年历史的古老鳞鬣像是突出的老龙,蜕掉的骨骼飞升入天空,横躺着享受长风。上面有玄鹤的巢穴,下面则是白蚁的巢宫。先生早已羽化升天,连鸡犬都在空中飞翔。为何这把刀和圭显得如此精妙,却失去了这位十八公?

注释:

  • 仙翁:指的是神仙老翁。
  • 卧云日:在云中晒太阳,形容悠闲自在的状态。
  • 鳞鬣古:形容古老的龙,鳞和鬣是龙的特征。
  • 蜕骨入霄汉:脱掉骨骼,飞升到天空。
  • 横身饮长风:横躺着迎风而饮,形容无拘无束的状态。
  • 玄鹤:传说中的一种神话鸟,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 羽化:指修道成仙,脱离凡俗。
  • 刀圭:古代礼器,象征着精致和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融,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表达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创作背景:

《葛仙宅》创作于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之时,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葛仙宅》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的诗,通过描绘一个仙人居所的景象,展现了道家文化中的自由与超脱。诗中仙翁的形象似乎是一个理想的隐士,生活在云端,远离世俗的纷扰。他所种植的松树和药草,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诗人通过“蜕骨入霄汉”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仙人脱离尘世,飞升天际的状态。诗中的“上有玄鹤巢,下有白蚁宫”,对比了高洁的仙鹤和细小的白蚁,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层次感。最后,诗人感叹“刀圭妙,失此十八公”,表达了对失去这种超脱境界的惋惜,似乎在呼唤一种更为高尚的生活方式。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翁卧云日:描绘了仙翁悠闲地在云中晒太阳,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
  2. 种松药炉东:仙翁在东边种植松树和药草,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3. 千载鳞鬣古:提到古老的龙,象征着悠久的历史和传说。
  4. 突兀成老龙:形容这条龙的形态,突出的形象增强了神秘感。
  5. 蜕骨入霄汉:象征着脱离肉体,飞升天际,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6. 横身饮长风: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大自然的气息。
  7. 上有玄鹤巢,下有白蚁宫:对比高贵的玄鹤和微小的白蚁,展现生命的多样性。
  8. 先生昔羽化:提到先生已经成仙,强调了这一境界的高尚。
  9. 鸡犬尽凌空:连普通的动物也都能飞升,暗示人间的凡俗已不再重要。
  10. 如何刀圭妙,失此十八公:最后的感叹,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渴望和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蜕骨入霄汉”,形象地表现了成仙的过程。
  • 对仗:如“上有玄鹤巢,下有白蚁宫”,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生物以人的情感和状态,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超脱的渴望。通过对仙翁生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由、长生的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仙翁:象征着高尚理想和超然的生活方式。
  2. :代表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状态。
  3. 松和药草:象征着长生不老和健康。
  4. :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5. 玄鹤:象征长寿和超脱。
  6. 白蚁:象征微小和庸常,与仙人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仙翁”指的是什么?

    • A. 一位普通老人
    • B. 一位神仙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官员
  2. “蜕骨入霄汉”中的“蜕骨”意指什么?

    • A. 脱掉衣服
    • B. 脱离尘世
    • C. 脱掉鞋子
    • D. 脱离肉体
  3. 诗中提到的“玄鹤”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
    • B. 高尚与长寿
    • C. 财富
    • D. 学问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葛仙宅》:两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和自然的和谐,但前者更强调山水之美,后者则注重仙人生活的超然境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了解诗歌的背景、风格与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 次韵王廷老和张十七九日见寄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雪诗八首 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 过岭寄子由二首 其一 次前韵送刘景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平复如故 皮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东道之谊 走字旁的字 聆音察理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气字旁的字 包含膈的词语有哪些 居作 牵一发而动全身 具一只眼 意气相投 凵字底的字 何肉周妻 对症下药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驻地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