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时间: 2025-05-12 04:57:42

诗句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57:42

原文展示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苏轼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白话文翻译

在朝中,鸾鸟和鹭鸶自得其乐地飞翔,谁能相信边远地区的人会如此执着于射箭。
大家都觉得书生能射中靶心,真是令人惊讶,就像勇猛的将领善于分析文书一样。
我一边射箭,一边自嘲我并没有猿猴那样强壮的臂膀,但我却长久地思念能追逐飞鸟的骑兵。
看你身材高大,最适合学习这门技艺,想必你会像那些有长须的高手一样超凡脱俗。

注释

  • 执鼖:执着于射箭的行为,鼖是古代的一种箭具。
  • 破的:指射中靶心。
  • 骁将:勇猛的将领,指那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人。
  • 穿杨:比喻射箭的高超技艺,指准确射中目标。
  • 髯羽:指有长须的高手,象征着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苏轼与好友子由(苏辙)之间的一次诗歌交流中创作的。苏轼以其高超的射箭技巧受到朋友的称赞,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射箭和文才之间的联想,反映了他对自己才能的谦逊态度。

诗歌鉴赏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是一首兼具豪情与幽默的诗作。诗的开头提到“中朝鸾鹭自振振”,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接着,苏轼借用书生与将领的对比,表现出对射箭技艺的自谦与对朋友的赞美。通过“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他巧妙地将文才与武技相提并论,反映出两者的相互关联与价值。

接下来的句子“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表达了对自己射箭技艺的自嘲,尽管没有强壮的臂膀,仍然渴望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种对个人能力的谦虚态度让诗歌显得更为真实和亲切。

最后一句“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则传达了对朋友的期待和鼓励,期望他能在这门技艺上有所成就,超越常人。这不仅是对朋友的激励,也是对自身理想的寄托,表现出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朝鸾鹭自振振:描绘朝中的鸟儿自得其乐,象征着一种闲适与自由的生活状态。
  2. 岂信边隅事执鼖:反问为何边远地区的人会如此注重射箭,暗含对乡野人生活的讽刺。
  3. 共怪书生能破的:大家都对此感到惊讶,表现出对书生射箭技艺的认可。
  4. 也如骁将解论文:将书生与将领进行类比,说明二者都有其独特的才能。
  5. 穿杨自笑非猿臂:自嘲不足,显现出谦逊的性格。
  6. 射隼长思逐马军:表达对射箭和追逐的渴望,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7. 观汝长身最堪学:对朋友的鼓励,强调身材高大适合学习这门技艺。
  8. 定如髯羽便超群:期待朋友能超越常人,成为高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生与骁将进行对比,突出两者的才能。
  • 拟人:鸾鹭的自得其乐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射箭技艺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才能的谦逊态度及对朋友的期望,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鹭:象征高雅和自由,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书生:象征文人,代表了知识与文化的力量。
  • 骁将:象征武勇,表现出对战斗技艺的尊重。
  • 髯羽:象征高人,预示着超凡脱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2. “穿杨自笑非猿臂”中的“穿杨”指的是什么?

    • A. 射中靶心
    • B. 钓鱼
    • C. 书法
  3. 诗中提到的“髯羽”象征什么?

    • A. 平凡
    • B. 超群
    • C. 闲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展现了他对狩猎的热爱与豪情,风格上与《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相似,但更多地表现了豪放的个性。
  • 李白的《将进酒》则通过豪放的饮酒场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这首诗,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云涛石 谢公择舅分赐茶三首 侄梠随知命舟行 题太和南塔寺壁 过家 赠赵言 戏答仇梦得承制二首 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 宿灵汤文室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手旁的字 冰排 門字旁的字 泻溜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同甘共苦 攘袂引领 屋下作屋 力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朱文公 包含粮的成语 金刚眼睛 乐极则悲 饿虎擒羊 包含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