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5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52:19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
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安石在东海,白发早已惊秋。
中年时亲友难得相聚,音乐也缓缓带来离愁。
一旦功成名就,我计划东归海上,
扶着病体入往西州。
高雅的志向被官位所困,留下遗憾寄于沧洲。
岁月已晚,必须早做打算,穿上粗布衣。
故乡归去千里,好的地方总是留恋。
我醉时请君和唱,醉倒时请君扶我,
只有酒能让我忘忧。
任凭刘玄德,彼此相对躺在高楼。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卓越才华,仕途坎坷而有丰富的人生体验。苏轼的作品反映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苏轼与朋友王安石分别之际所作,寄托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中秋的背景也让这首词增添了浓厚的离愁别绪。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对友谊、生命和岁月的感悟,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哲思。开头以“安石在东海”引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词中提到“中年亲友难别”,使人感受到人到中年,面临着亲友离散的无奈和愁苦。随着“功成名遂”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苏轼将个人的理想与人生的无常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词中提到的“惟酒可忘忧”,更是流露出诗人对酒的依赖与对人生苦闷的消解方式,展示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同时,借用刘玄德的典故,表达了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享乐的愿望,增添了词作的情感深度与历史厚度。
整首词用词典雅,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在艺术上的高超造诣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的作者是谁?
词中提到的“丝竹”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