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6:40
黄屋长闻杰海滨,
紫泥宁忆下枫宸。
沛公不得更秦吏,
文帝偏能换汉臣。
地绝南溟归骨远,
天连北斗举头频。
白云黄木今如故,
即是高台万古新。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第一句提到黄屋,常指皇帝的居所,长久以来听闻海滨的英雄事迹;第二句提到紫泥,指的是古代的封印,想起了昔日的权臣。接着提到沛公(刘邦)未能更换秦朝的官吏,而汉文帝却能更换汉臣,这表明了历史的变迁和权力的交替。接下来的两句提到南海的归骨远,北斗星的高悬,象征着人们的归宿和理想。最后两句则描写了白云和黄木,尽管一切如旧,但高台却是万古长新的象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作者介绍: 何荆玉,明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诗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常常体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反思,寄托了对权力变迁的深刻思考。
《粤王台》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哲理的诗作,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与思考。诗中提到的黄屋与紫泥,构建出权力的象征,唤起读者对历史兴衰的沉思。诗人以沛公和文帝的对比,揭示了历史中的巧合与命运的不可预测。沛公未能更换秦吏的无奈与文帝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权利背后的复杂性与无常。
后面的地绝南溟与天连北斗的意象更是提升了诗的境界,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生死归宿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两句以白云和黄木作结,虽然一切似乎如旧,但高台却是“万古新”,此处既有对历史的尊重,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与寄托,表明历史虽有沉浮,但精神长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采用了对仗和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节奏和美感。比如“地绝南溟”和“天连北斗”的对仗,形成鲜明的意象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变迁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归宿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思与哲理的探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黄屋”在诗中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紫泥”象征什么?
“沛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