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金陵十二钗正册 妙玉》

时间: 2025-04-26 20:52:30

诗句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2:30

原文展示: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白话文翻译:

想要保持洁净,何曾真正洁净过呢?云彩虽然看似空无,但未必就真的空。可怜那金玉般的品质,最终还是陷入了泥淖之中。

注释:

  • 欲洁:想要洁净。
  • 何曾洁:何曾做到真正的洁净。
  • 云空:云彩虽然空无。
  • 未必空:未必就完全是空的。
  • 可怜:可惜、可怜。
  • 金玉质:指品质如金玉般优秀。
  • 终陷淖泥中:最终陷入了污泥之中。

典故解析:

“金玉质”常用来比喻美好而珍贵的品质,然而“淖泥”则象征堕落和污浊。这里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1763),清代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曹雪芹出身于富贵之家,但因家道中落,生活困窘,他的经历深刻影响了其文学创作。

创作背景:

《金陵十二钗正册》是《红楼梦》中描绘女性命运的一部分,妙玉为其中一位性格高洁的女子,诗中反映了她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开头的“欲洁何曾洁”一语,便道出了人们对纯洁的渴望与现实的差距,令人深感无奈。接着“云空未必空”则富有哲理,暗示即使看似空无的事物也可能蕴藏着复杂的内涵,反映出人性与命运的多面性。最后一句“终陷淖泥中”则是对美好品质最终被环境所侵蚀的无奈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中,作者用“金玉”象征美好与才华,用“淖泥”比喻世俗的污浊与困扰,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不禁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诗中透露出一种悲凉之感,似乎在告诫人们,尽管追求洁净与美好,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这种追求常常难以实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洁何曾洁:表达了人们对洁净的追求,但实际很难做到。
  2. 云空未必空:虽然看起来简单,实则暗含复杂。
  3. 可怜金玉质:对高贵品质的惋惜。
  4. 终陷淖泥中:最终的无奈与悲哀,象征理想的破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玉”与理想品质相提并论,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美好品质的珍惜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金玉:象征美好、珍贵的品质,代表理想与追求。
  • 淖泥:象征世俗的污浊与困扰,代表现实的无奈与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欲洁何曾洁” 中的“洁”指的是什么?

    • A. 清澈
    • B. 纯洁
    • C. 干净
  2. “云空未必空”中,“云”象征什么?

    • A. 空虚
    • B. 理想
    • C. 复杂性
  3. 诗中提到的“金玉质”最终陷入了什么?

    • A. 高山
    • B. 淖泥
    • C. 深渊

答案:

  1. B. 纯洁
  2. C. 复杂性
  3. B. 淖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其他诗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同样探讨了美与悲的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但李白更多表现出豪放之情,而曹雪芹则是深沉的感慨。

参考资料:

  • 《红楼梦》原著及其相关研究书籍。
  • 现代学者对曹雪芹及其作品的分析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眠亭 淮阴有韩亭枚亭步舣舟亭下作 无心亭 龙湫观瀑 【仙吕】后庭花破子_柳叶黛眉愁 戏友不识砚 秋晴 秋日和李玉庵韵 雨止 咏扇四首 其四 折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吓鬼瞒神 报李投桃 五浮 走之旁的字 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月字旁的字 料拣 蚁穴溃堤 落叶知秋 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掌上观文 恋枕 玉阶彤庭 辛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弛废 高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