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3: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3:57:37
兰陵王
作者:陈允平 〔宋代〕
古堤直。隔水轻阴飏碧。东风路,还是舞烟眠露,年年自春色。
红尘遍京国。留滞高阳醉客。斜阳外,千缕翠条,仿佛流莺度金尺。
长亭半陈迹。记曾系征鞍,频护歌席。匆匆江上又寒食。
回首处应念,旧曾攀折,依然离恨遍四驿。
倦游尚南北。恻恻。怨怀积。渐楚榭寒收,隋苑春寂。
眉颦不尽相思极。想人在何处,倚楼横笛。
闲情似絮,更那听,夜雨滴。
古老的堤岸笔直地延伸,隔着水面轻柔的阴影飘荡着碧绿的色彩。东风吹拂的道路,依然舞动着烟雾和露水,每年都保持着春天的气息。
繁华的红尘笼罩着京城,留住了高阳醉酒的客人。斜阳西下,千缕翠绿的柳条宛如流莺穿过金尺般轻盈。
长亭里留下了一半的旧痕,回忆起曾经系好征鞍的日子,频频保护着歌席。匆匆在江上又迎来寒食节。
回首往昔,难免怀念,曾经的攀折依旧带着离愁,遍布四方的驿站。
倦怠的游子尚在南北漂泊,怅惘的心情积累着。渐渐地楚榭寒意收敛,隋苑的春色也显得寂寞。
眉头紧锁的我,无法止住无尽的相思。想念的人在何处,倚楼弹奏着横笛。
闲情如絮,怎能听到夜雨滴落的声音。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兰陵王》是一首充满情感波动的古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思念。开篇的“古堤直”与“轻阴飏碧”制造出一种恬静而悠远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描绘了繁华的京城与醉客沉迷的场景,反映出一种对红尘喧嚣的无奈。
诗中频繁使用自然意象,如“斜阳外千缕翠条”,不仅增添了诗的视觉美感,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流逝。而“倦游尚南北”则表现出诗人游历的疲惫和心灵的孤独,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结尾的“闲情似絮,更那听,夜雨滴”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思念的无奈与空灵,留下了深刻的余韵。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切的情感之间找到了平衡,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红尘繁华的无奈以及对相思之情的深切思考,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常。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清明节
b) 中秋节
c) 寒食节
“古堤直”中“直”字的意思是?
a) 坡度小
b) 直的,笔直的
c) 直率的
诗中描绘的“千缕翠条”形象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