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

时间: 2025-04-26 18:03:03

诗句

姑射山人,仙去后、唯存标格。

犹赖有、墨池老手,草玄能白。

留得岁寒风骨在,岂烦造化栽培力。

有世间、肉眼莫教看,非渠识。

元不夜,枝何月。

元未腊,花何雪。

最孤高不受,多情轻折。

只有暗香天靳予,黄金作指难为术。

更若将、解语付真真,空成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3:03

原文展示

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
作者: 李曾伯

姑射山人,仙去后唯存标格。
犹赖有墨池老手,草玄能白。
留得岁寒风骨在,岂烦造化栽培力。
有世间肉眼莫教看,非渠识。
元不夜,枝何月。
元未腊,花何雪。
最孤高不受,多情轻折。
只有暗香天靳予,黄金作指难为术。
更若将解语付真真,空成色。

白话文翻译

姑射山人(传说中的仙人),他去世后只留下一种高洁的品格。
幸好有那位老画家,他的墨池和笔法能将草书写得如玄宗般白皙。
留下的岁寒风骨在,难道还需要自然的力量来栽培吗?
世间的肉眼不应随意去看待,非我所识。
夜未央,枝头何时有月光?
腊月未到,花上何时有雪?
最孤高的白梅不受世俗的干扰,多情的人轻易就折断了它。
只有那暗淡的香气能够传达给天上的使者,黄金做的指尖又怎能轻易为之?
如果真要将这解语之花托付给真真,最终只会化为空色。

注释

  • 姑射山人:传说中的仙人,象征超脱世俗的高洁人格。
  • 墨池:指画家用来调墨的水池,象征画家的技艺。
  • 岁寒风骨:比喻坚韧不拔的品格。
  • 造化:自然的力量。
  • 暗香:隐约的香气,象征梅花的清香。
  • 真真:可能指代某个人,或象征真实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仲明,号澄江,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甲午年,作者在宜兴的僧舍中看到盛开的墨梅,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表达了对孤高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满江红》通过描绘墨梅的孤傲与清香,展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诗中以“姑射山人”开篇,暗示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接着通过墨池老手的描写,强调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岁寒风骨”则是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赞美,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于世俗的轻视与对真情的珍视,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特别是“暗香”和“黄金作指”,前者象征着梅花的独特气质,后者则反映出人们对真情的渴求与追寻。最后一句“空成色”则是对人性深处的思考,仿佛在说:真正的美好在于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形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姑射山人,仙去后唯存标格:姑射山人是个仙人,去世后只留下高洁的品格。
  2. 犹赖有墨池老手,草玄能白:幸好有老画家能以墨池之技,描绘出优雅的墨梅。
  3. 留得岁寒风骨在,岂烦造化栽培力:梅花的坚韧品格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不需依赖自然的栽培。
  4. 有世间肉眼莫教看,非渠识:世俗的眼光不应影响对真美的判断。
  5. 元不夜,枝何月:在这漫长的夜里,梅枝何时才能映照月光?
  6. 元未腊,花何雪:腊月未到,梅花何时能沐浴在雪中?
  7. 最孤高不受,多情轻折:孤高的梅花不受外界影响,而多情的人却容易折断。
  8. 只有暗香天靳予,黄金作指难为术:只有那隐约的香气才能传达情感,黄金的手指却难以操作。
  9. 更若将解语付真真,空成色:如果将真情付诸于解语之花,最终只会化为空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高洁的精神象征。
  • 拟人:赋予梅花情感,表达其孤傲的特质。
  • 对仗:如“元不夜,枝何月”,展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高品格的追求与对世俗观念的反思,强调内心的真情与美好才是最重要的。诗人用梅花象征了那种不屈的精神与独立的个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墨梅:象征高洁的品格与艺术的纯粹。
  • 暗香:隐含的美好,象征内心的感受。
  • 黄金:代表世俗的价值观,强调其无法触及真正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姑射山人”象征什么? A. 仙人
    B. 画家
    C. 高洁的人格
    D. 梅花

  2. “岁寒风骨”是指什么? A. 梅花的颜色
    B. 梅花的坚韧品格
    C. 自然的力量
    D. 画家的技艺

  3. “暗香”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外在的美
    B. 隐约的情感
    C. 物质的追求
    D. 人情世故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的《梅花》同样赞美梅花的坚韧与美丽。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作品探讨了人情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梅花》 vs. 《满江红》:两首诗都描绘了梅花,但王安石更注重梅花的美丽与坚韧,而李曾伯则更深入探讨其精神价值与人情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包含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对古典诗歌的赏析与解读,适合深入学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华 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 其一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 贺清源太保王延彬 新屋 赠垂光同年 醉题邑宰南塘屋壁 银结条冠子 尚书命题瓦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散结尾的成语 鸾辙 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甲庚 黍字旁的字 咄嗟叱咤 砂里淘金 木火组合汉字大全_木火字形的汉字详解 秋华 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良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良的汉字大全 竹的笔顺怎么写?这份竹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卤字旁的字 胆战心惊 沙葱 屑意 包含异的词语有哪些 私字儿的字 半字的繁体字写法_半字的繁体字学习指南 ci的汉字有哪些?带ci的汉字大全及拼音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