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6:11
午食河豚晚食鲈,两鱼风味绝悬殊。
怀归未必因兹品,适口何能计此躯。
春岸荻芽常喜有,秋风莼菜不愁无。
笑他俗子甘鳅鳝,为此杯羹戒不虞。
中午吃了河豚,晚上吃了鲈鱼,这两种鱼的味道相差甚远。
我怀念故乡,未必是因为今天的美味,适口的食物又怎能算得了我的身体?
春天的岸边,芦苇芽常常让我欢喜,秋天的风中,莼菜让我不愁无食。
我嘲笑那些世俗的人,只知道吃鳅和鳝,像我这样的人,根本不会在意这些。
“河豚”与“鲈鱼”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描写美食,反映了人们对食材的讲究和对味道的追求。“怀归”则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李曾伯,字中甫,号约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因其诗作多描写日常生活与饮食而闻名,风格质朴而生动。他的诗常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作于李曾伯在一次聚餐时,感受到美食之时的思乡之情,反映了他对美食与生活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通过对美食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简单地描述了午餐和晚餐的对比,通过“绝悬殊”形容两者风味的差别,暗示了诗人对食物的挑剔和独特见解。接下来的“怀归未必因兹品”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表明美食并不是思乡的唯一原因,真正的归属感来源于心灵的深处。
“春岸荻芽常喜有,秋风莼菜不愁无”展现了自然的四季变化与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欣赏。最后两句则是一种轻蔑的态度,嘲笑那些只知追求平凡美食的人,表现了诗人对饮食趣味的独特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呈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传统美食的尊重。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对美食的独特追求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重,反映了个人价值观与世俗生活的对立。
诗中提到中午和晚上分别吃了哪两种鱼?
“怀归未必因兹品”中的“品”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俗子”持何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