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5:1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5:10:51
和幕府税巽父吊陈任二谏议韵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出门三十里平原,
仰上高山礼甚专。
烈日秋霜千祀后,
寒烟荒草两茔前。
一瞻文献生何晚,
三叹奸邪死不先。
臣也不忠宜共戒,
烝尝何惜更加笾。
出门三十里走在平原上,
仰望高山,心中虔诚地致敬。
在烈日和秋霜交替的千年之后,
眼前只剩寒烟和荒草,两座墓地。
一看古代文献,生命的光辉为何如此晚?
三次叹息奸邪之徒死得太晚。
作为臣子,自己不忠诚也应共同警戒,
为何对曾经的教诲如此不珍惜?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渗透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
这首诗是在对陈任二谏议(陈任是历史人物,因其直言不讳而被推崇)进行哀悼时所作,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以及对奸邪之徒的不满。
李曾伯的《和幕府税巽父吊陈任二谏议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出行的情景,三十里平原与高山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诗人对身处的环境的敬重与思考。接着,诗人以烈日和秋霜象征时间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尽感慨。
在描写荒凉的墓地时,寒烟与荒草的意象交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心生惆怅。文献的深邃与奸邪的对比,使得诗人对历史的反思愈加深刻,揭示了忠臣之苦与奸邪之得的社会悲剧。最后两句,诗人自省自身的不忠,表达出对教诲的珍惜与警戒,体现出一种无奈与自责。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反映出他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忠诚的渴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对历史的反思、对忠诚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对美德的向往。
诗中“烈日秋霜”象征什么?
诗人对“奸邪”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文献”表达了对什么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