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59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
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
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
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
这首诗描绘了雨水浸湿楼阁,凉意袭人的山城。小径上沙土被雨水冲刷而出,溪流的湍急减弱,石头也显得愈加清晰。菊花的花蕊凋零而稀疏,松林则在远处驻留着淡淡的情思。朱红的栏杆被滂沱大雨浸湿,心中的万千思虑也随之倾泻在檐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历经唐朝由盛转衰的动荡时期,作品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
《西阁雨望》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身世飘零,诗中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他深沉的忧虑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西阁雨望》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描绘了雨后山城的凄凉与孤寂,展现了杜甫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感知。诗的开头“楼雨沾云幔”,通过“雨”与“云”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意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山寒著水城”则通过寒冷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
诗中“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两句,展现出雨水对环境的影响,既有自然的变化,也暗含诗人的内心波动。通过“菊蕊凄疏放”,杜甫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凋零的感叹,菊花作为秋天的象征,恰好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最后几句“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朱槛的湿润象征着诗人心中无尽的思虑与忧伤,仿佛在倾诉他对生活的无尽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杜甫内心的复杂情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以雨水为引子,结合自然景象,表达了杜甫对人生苦短、离别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楼雨沾云幔”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菊蕊凄疏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滂沱朱槛湿”中的“朱槛”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