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匣剑》

时间: 2025-07-31 03:15:25

诗句

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

报分别有道,何认问吹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3:15:25

原文展示:

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
报分别有道,何认问吹毛。

白话文翻译:

这把灵剑在匣中放了多年,究竟谁能拔出它?
分开后有道理,为什么还要去问那些细微的事情?

注释:

  • 灵剑:指的是神奇的剑,象征着力量或才能。
  • :指剑匣,剑的储存地方。
  • 决云:意为拔出或解决云雾,隐喻高人。
  • :指高人或能力卓越的人。
  • 报别:指分离后,再次相见或相知的过程。
  • 问吹毛:形容过于细微的事情,意指无所谓的小事。

典故解析:

“灵剑”在古代常被视为英雄或超凡人物的象征,能够代表智慧与能力。这首诗表达了对真正人才的渴望与思考,体现了对人性与能力的深刻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孟子,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著称,主张改革、重视人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范仲淹的政治生涯中,反映了他对人才、能力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忧虑。

诗歌鉴赏:

《匣剑》以灵剑象征世间人才,诗中透露出对人才能否被发现和重用的深思。开头的“灵剑经年匣”展示了一个被封存的状态,这种状态或许暗示着人才的埋没。接下来的“决云谁为高”则表达了对拔出这把剑的渴望,反映出对高人和真才实学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期待,也透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报分别有道,何认问吹毛”一句,则显示了在离别与重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真才实学的过程中,不要过于纠结于细节,而应关注更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了对英雄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人才与社会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灵剑经年匣:灵剑在匣中沉寂多年,预示着英雄或才能未被发现。
  2. 决云谁为高:谁能拔出这把灵剑,象征着对高人或人才的期待。
  3. 报分别有道:分开后,人与人之间有其道理,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4. 何认问吹毛:不必纠结于细节,强调事物的本质。

修辞手法:

  • 象征:灵剑象征人才与能力。
  • 对比:匣中的静与拔剑的动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才的渴望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表达了对高人难得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剑:象征智慧、才能与力量。
  • :象征潜在的能力与未被发掘的人才。
  • :象征模糊与不确定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灵剑在匣中象征什么? A. 存在的潜力
    B. 破坏的力量
    C. 物质的财富

  2. “问吹毛”指的是什么? A. 吹风的声音
    B. 忧虑的小事
    C. 细微的事情

  3. 诗中提到的“决云”是什么意思? A. 解决问题
    B. 突破云雾
    C. 高人出世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范仲淹的《匣剑》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才华与人生的思考,但范仲淹更侧重于对人才的期望与反思,而李白则强调纵情于当下,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范仲淹研究》
  • 《古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漏迟 耦庚席上赋葛仙米 玉漏迟 其三 高巳生、钱充泉、王远闻同舟,相送信宿去严陵道中却寄 玉漏迟 其二 秋夜对月偶忆少陵"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之语,因写其意 玉漏迟·丁未正月入春苦雨,芳讯都迟,触绪伤怀,孤怀谁托。适得企止先生新制,藉韵奉酬,不觉遂成凄唱也 玉漏迟 旧院有十二娘戏作此解贻之 玉漏迟 通宵 玉漏迟 春日有怀 玉漏迟 同前次张梦臣韵 玉漏迟 忆梦,寄竹韵闽中 玉漏迟 题吴白屋遗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字旁的字 守政 失之东隅 耳刀旁的字 大惊小怪 行令猜拳 赃埋 徽政 包含仇的成语 张眉努目 所见所闻 伤秋 丨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牛字旁的字 专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