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3:3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3:34:51
偈七首
作者: 释法泰〔宋代〕
渺渺邈邈,十方该括。
坦坦荡荡,绝形绝相。
目欲眎而睛枯,口欲谈而词丧。
文殊普贤,全无伎俩。
临济德山,不妨提唱,
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
吓得东海鲤鱼,直至如今肚胀。
这首诗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十方世界浩瀚无边,宽广无阻,超越了一切形相和分别。眼睛想要看,却感到疲惫,嘴巴想要说,却无话可说。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都没有什么伎俩,临济和德山的教诲也只是简单直接。诗中提到的龟和蛇,象征着强大的力量,令东海的鲤鱼都感到震惊,至今肚子还胀满了气。
作者介绍:释法泰是宋代著名的禅僧,他的作品多以禅理为核心,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体现了深厚的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禅宗兴盛的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探索,尤其是在禅宗理念的影响下,强调直观与内心的体验。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宇宙的本质及人生的意义。诗的开头用“渺渺邈邈”描绘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宇宙,接着又提到“坦坦荡荡”,表现了心灵的无障碍。作者通过“目欲眎而睛枯,口欲谈而词丧”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广阔的真理时,言语的无力与眼界的局限。这种对比恰恰反映了禅宗的思想:许多道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真理需要亲身体验。
接下来的部分中,诗人提到文殊和普贤,这两位菩萨不仅是智慧的象征,也代表了修行者应有的无所求的态度。最后的比喻“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则象征着那些强大的存在,给人以震撼和警示,提醒世人要保持谦卑。整首诗在形式上虽为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鼓励人们超越表象,追求内心的真知。
逐句解析:
渺渺邈邈,十方该括:
坦坦荡荡,绝形绝相:
目欲眎而睛枯,口欲谈而词丧:
文殊普贤,全无伎俩:
临济德山,不妨提唱:
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
吓得东海鲤鱼,直至如今肚胀: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渺渺邈邈”描述的是?
A. 高山
B. 广阔的宇宙
C. 深邃的海洋
文殊与普贤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实践
C. 权力
诗中提到的“东海鲤鱼”是用来表现?
A. 美丽
B. 震惊与无助
C.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