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40
答孙莘老见寄
王令 〔宋代〕
高门鞍马日光荣,
势力纷纷起共争。
偶以不能聊自便,
敢于兹世独求清。
生无人愧宁非乐,
死有天知岂待名。
客食官居同是苟,
何须称别异平生。
高门大户的马车日光辉煌,
权势之人纷纷崛起争夺地位。
我偶尔无能为力只能自得其乐,
敢在这个世上独自追求清白。
生前无愧于人难道不快乐?
死后有天知晓又何必追求名声?
客居他乡官位也不过是苟且,
何必称道自身与他人有何不同的生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平,号阜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生于盛世,目睹了社会的纷争与权力的更迭,作品常有对世俗的反思与对清白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回应好友孙莘老的来信,表达了诗人对权势与名声的看法以及自己对清白生活的追求。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与权谋的时代,作品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
《答孙莘老见寄》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展示了对世俗权力的淡漠和对清白生活的向往。开篇以“高门鞍马日光荣”揭示了高贵与权势的表象,随即转入对权力争夺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当今社会纷争的无奈与思考。诗人虽身处权力之争的浪潮中,内心却选择了宁静与清白,体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在后两联中,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生与死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安宁与清白比外在的名声更为重要。诗人认为,无愧于心的人生才是值得追求的真正快乐,而对生死的理解更是在对名声的超越。整首诗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权力与名声的反思,诗人追求内心的清白与安宁,强调生存的真正价值在于心灵的宁静与无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高门鞍马”指的是:
A. 贫穷的生活
B. 富贵的生活
C. 乡村生活
D. 隐士生活
诗人认为,生前无愧于人是:
A. 幸福的标志
B. 生活的负担
C. 不必要的追求
D. 社会的责任
诗中提到的“宁非乐”是指:
A. 快乐的生活
B. 复杂的人生
C. 无愧于心的快乐
D. 名声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