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7: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7:38:59
《乌鸱》
雄乌无空冲,雌乌无定飞。一巢不易成,两口千柴枝。已高惧风颠,已下忧人窥。欲集更自翔,既安复重移。乌巢又生乌,复哺犹可期。鸱枭亦有巢,母死子後飞。呜呼造物者,於此竟谁尸。
雄乌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冲击天空,雌乌也没有固定的方向飞翔。一窝鸟巢是很难建立的,夫妻二鸟需要千百根树枝来筑巢。已经在高处的鸟儿害怕狂风的侵袭,已经在低处的鸟儿又担忧人类的窥探。想要聚集在一起又要自我飞翔,安定下来后又要频繁迁移。乌鸦的巢里又生出了乌鸦,能够哺育的日子依然可期。鸱枭也有自己的巢穴,母鸟死后幼鸟便飞了。唉,造物者啊,这一切究竟是谁的尸体呢?
作者介绍:王令,字子君,号白云,宋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与自然环境的困扰使人们对生命的脆弱、家庭的艰难产生深切的感受。通过鸟类的生活描绘,反映出人类的生存状态与情感。
《乌鸱》通过描绘乌鸦巢居的艰辛,折射出生命的脆弱与不易。诗中雄乌与雌乌的描写,象征着家庭的组成和维持,但筑巢的困难与外界的威胁,映射了人类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尤其是诗中提到的“已高惧风颠,已下忧人窥”,不仅说明了鸟儿对环境的恐惧,也隐喻了人们对生存风险的敏感。在这种紧张的生存状态下,鸟儿渴望安定,却又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的宿命。最后一句“呜呼造物者,於此竟谁尸”,道出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质问生命的意义与造物的意图,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生活与生命存续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类在自然与社会中面临的生存困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雄乌”指的是什么?
A. 雄性乌鸦
B. 雌性乌鸦
C. 鸱枭
D. 其他鸟类
诗中“已高惧风颠”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不安
C. 满足
D. 自由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生命的什么思考?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生命意义的质疑
C. 对自由的向往
D. 对家庭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