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23: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3:57:35
忆昔游方日,获得二种物。
一是金刚鎚,一是千圣骨。
持行宇宙中,气岸高突兀。
如是三十年,用之为准则。
而今年老矣,一物知何物。
掷下金刚鎚,击碎千圣骨。
抛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
任意过浮生,指南将作北。
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
从他明眼人,笑我无绳墨。
回想往昔我游方的日子,获得了两样宝物。
一件是金刚锤,另一件是千圣的骨头。
我在宇宙中行走,气势如虹,直冲云霄。
三十年来,我以此为准则。
然而今年我已老了,什么都无法分辨。
我抛下金刚锤,击碎了千圣的骨头。
将它们扔向四面八方,无法再珍惜。
任凭我在浮生中随意度日,南北方向也无所谓。
叫乌龟为鳖,称豆子为粟。
那些明眼人只是嘲笑我没有标准和规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释法泰,宋代僧人,精通佛教经典,游方讲道,传播佛理。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常带有禅意。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晚年,作者反思自己的一生,表达对所追求的智慧和理想的迷茫,象征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诗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及信仰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在年老时的迷茫与无奈。诗中的“金刚锤”和“千圣骨”象征着信仰与智慧的追求,而在经历了三十年的修行后,作者却感到无所依靠,对过去所获得的理想产生了怀疑。可以看出,作者对世事的变化和自我价值的反思,展现了佛教哲学中的无常观念。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由追忆走向失落,表现了从追求到失去的过程。“抛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一句,透露出对过往理想的无奈与释然,似乎已经不再执着于曾经的追求,而是顺其自然地面对人生的浮沉。
语言上,诗句简洁而有力,意象鲜明,运用对比和反转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尤其是“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展现了作者对世俗认知的讽刺与自我调侃,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生的无常、追求与失落,借助佛教哲学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质疑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金刚锤”象征什么?
A. 力量
B. 软弱
C. 财富
D. 无常
诗中提到的“千圣骨”指代什么?
A. 圣人的教义
B. 古老的遗物
C. 个人的信仰
D. 财富与权力
作者对过去的反思主要是在表达什么?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盼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他人的嘲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