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4:21
笃耨香浓,兜罗绵软,诸天金界招手。
指月玲珑,逆风芬馥,爪甲了无尘垢。
禅机参透。问弹处华严现否。
供向乌皮几净,伴人小窗清昼。
莲台镇长合十,愿皈依赤华青豆。
鼻观闻薰,未必妙因无漏。
应是拈花笑后。带一种氤氲自灵鹫。
小屈双尖,似持神咒。
这首诗是说:香气浓厚,柔软的织物包裹着,诸天神灵在向我招手。指着明月,芬芳扑鼻,爪子和指甲没有一丝尘垢。悟透了禅机,想问弹指之间华严世界是否显现。供奉在乌黑的桌面上,伴着我在小窗前的宁静日子。莲台上长久合十,愿意归依赤华青豆。用鼻子感受那香气,未必是因为其无漏的妙处。应是拈花一笑之后,带来一阵氤氲,仿佛来自灵鹫山。双手微微弯曲,似乎在持着神秘的咒语。
杨芳灿,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涉及佛教、自然等主题。其诗作常常融合哲理与情感,展现出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观察力。
这首《天香》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推崇,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感悟。通过对香气、风景、禅理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天香》以其精致的意象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香气、禅理与自然的深刻理解。首联“笃耨香浓,兜罗绵软,诸天金界招手”,便设定了整体的氛围,香气的浓郁与天界的召唤,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意象如“指月玲珑”、“爪甲了无尘垢”,则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状态,仿佛在诉说一种追求完美与纯净的渴望。
诗中“禅机参透”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入思考,问及“华严现否”,更是显示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探讨。这种思辨与感悟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
最后几句“应是拈花笑后。带一种氤氲自灵鹫”,通过“拈花一笑”的典故,诗人表达了顿悟后的心灵状态,仿佛在说,真正的智慧是通过心灵的感受而非言语可以表达的。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心灵的交融,展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智慧,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佛教哲理的思考与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然宁静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中“笃耨香浓”体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禅机参透”指的是什么?
“拈花笑后”所表达的含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