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断碑叹》

时间: 2025-04-26 04:21:05

诗句

二萧同起南兰陵,正如文叔与伯升。

至今人悲大萧死,齎恨不见梁家兴。

崇崇之陵久为谷,岂为群盗分珠玉。

断碑槎牙弃道边,文字班班犹可读。

剥剜苔藓一凄然,俯仰人间几变迁。

世人作碑君勿哂,千载园林须石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05

原文展示

断碑叹
作者:陆游

二萧同起南兰陵,
正如文叔与伯升。
至今人悲大萧死,
齎恨不见梁家兴。
崇崇之陵久为谷,
岂为群盗分珠玉。
断碑槎牙弃道边,
文字班班犹可读。
剥剜苔藓一凄然,
俯仰人间几变迁。
世人作碑君勿哂,
千载园林须石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二萧(即萧瑀与萧景)在南兰陵相继崛起的情景,正如文叔(文天祥)和伯升(诸葛亮)的杰出表现。至今人们仍对大萧(萧瑀)之死感到悲痛,心中怀恨不已,感叹未能见到梁家(梁鸿)的兴盛。崇崇的陵墓早已化为谷地,难道是因为盗贼的缘故而分散了珠宝玉器吗?那断裂的碑石,被遗弃在路边,碑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读。剥去青苔,令人感到凄凉,仰望和俯视人间,经历了多少变迁。世人立碑之人请勿嘲笑,千年之后的园林依然需要石笋的支撑。

注释

  • 二萧:指萧瑀和萧景,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 文叔与伯升:指文天祥(文叔)和诸葛亮(伯升),两位历史名人。
  • 大萧:萧瑀,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 梁家:指古代的梁朝,象征兴盛的家族。
  • 崇崇之陵:形容陵墓的高大,已被时间侵蚀,化为谷地。
  • 断碑:指已经破损的碑石,象征历史的遗留与断裂。
  • 青苔:指覆盖在碑石上的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陆游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复兴,作品多反映爱国情怀,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陆游对历史的感慨与现实的无奈,使得诗中流露出深沉的忧愁与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诗歌鉴赏

《断碑叹》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成就与悲剧,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中二萧的兴起与大萧的陨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无奈与惋惜。诗的前半部分以历史人物的兴衰为主线,后半部分则转向对遗迹的描写,透过断碑的存在,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索。通过“剥剜苔藓”的描写,作者不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伤,也传达了对人世变迁的无奈。在最后,陆游以“千载园林须石笋”作结,提醒后人铭刻历史,珍惜文化遗产,强调历史的传承与反思。整首诗融合了历史与现实、感伤与哲思,展现了陆游深邃的思想与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萧同起南兰陵:指萧瑀与萧景在南兰陵的崛起,表现出他们的英雄气概。
  2. 正如文叔与伯升:用文天祥和诸葛亮的成就作比,强调历史人物的伟大。
  3. 至今人悲大萧死:表达对萧瑀之死的惋惜,反映出时代的悲剧感。
  4. 齎恨不见梁家兴:遗憾未能看到更为兴盛的家族,表现出对历史的失落感。
  5. 崇崇之陵久为谷:形容原本高大的陵墓如今已化为谷地,历史的沧桑感。
  6. 岂为群盗分珠玉:质疑历史遗物的损失是否因盗贼而造成,反映对历史的思考。
  7. 断碑槎牙弃道边:破损的碑石被丢弃,象征着历史的遗留与人们的遗忘。
  8. 文字班班犹可读:尽管碑已断裂,文字依然清晰,说明历史的可追溯性。
  9. 剥剜苔藓一凄然:剥去覆盖的青苔,感到凄凉,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10. 俯仰人间几变迁:思考人间的变化,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到无奈。
  11. 世人作碑君勿哂:警示后人立碑刻字,不应轻视历史的沉重。
  12. 千载园林须石笋: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石笋作为象征,代表历史的根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二萧同起”和“文叔与伯升”,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历史人物的兴衰比作断碑,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 拟人:剥去苔藓的动作赋予了物体情感,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体现了陆游作为诗人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墓陵:象征历史的沉淀与人物的成败。
  • 断碑:代表被遗忘的历史与文化的残存。
  • 青苔:时间的象征,显示出岁月的无情。
  • 石笋:象征着文化的根基与历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二萧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萧瑀与萧景
    • B. 诸葛亮与文天祥
    • C. 李白与杜甫
    • D. 陆游与苏轼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千载园林须__”反映了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剥剜苔藓一凄然”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对/错)

答案

  1. A
  2. 石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同样表达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 《登高》 by 杜甫:反映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的遭遇。

诗词对比

  • 《登岳阳楼》 by 杜甫:同样以历史人物与遗迹为主题,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 《滕王阁序》 by 王勃:同样通过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陆游诗集
  2. 《宋诗选》
  3.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池上秋书 成安秋望有怀 成安秋望 长郊雨馀远树减翠新蝉忽鸣激耳嘹唳久客孤坐 长安书事 长安春望感怀 长安春书 长安春日 残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矜恤 委重投艰 鼠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柔懦寡断 遘祸 平步公卿 后出转精 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逞胸 走人户 音字旁的字 比众不同 曲平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