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05:28
八月十六夜宴盱江楼得白字
作者: 耿介 〔清代〕
江城霁夕晖,层阁凌百尺。
冠盖会群公,对此秋月白。
岂敢耽欢娱,良时亦足惜。
下见江水深,澄涵一天碧。
细火通渔艇,连樯聚商舶。
潜鳞吹波澜,宿鹭依沙碛。
为政无烦苛,民物各自适。
冉冉江上枫,青青岭头柏。
愿将孤月轮,皎洁比心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朗的夜晚,江城的夕阳映照着高耸的楼阁。许多官员聚集在这里,仰望明亮的秋月。诗人不敢沉迷于欢娱,因为珍贵的时光也应该珍惜。向下望去,江水深邃,清澈得如同一片蓝天。渔船在微弱的烛光下滑动,商船则在水面上集结。水中潜藏的鱼虾在波浪中嬉戏,栖息的白鹭依偎在沙滩上。治理国家不必苛求,百姓们也能够安适自在。江上枫树渐渐泛红,山岭上的柏树依然苍翠。愿我能将这孤独的月亮,清澈而明亮,来比拟我的心迹。
耿介(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富有情趣,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创作于八月十六日的夜晚,诗人在盱江楼举行宴会,享受秋夜的美景。此时社会稳定,诗人心中对国家治理和民生安定的思考交织,形成了这首诗的主题。
《八月十六夜宴盱江楼得白字》通过描绘宁静的江城夜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便以“江城霁夕晖”引入,展现出雨后天晴的清新气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层阁高耸,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视野的广阔,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权力的看法。
“冠盖会群公”一句,描绘了官员们的聚集,显示出诗人在政治上的谨慎与自省。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欢乐的克制,认为良辰美景应当珍惜,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珍惜。江水的深邃与清澈,映衬出诗人心灵的澄明。
“为政无烦苛,民物各自适”则是诗人对政治的思考,期望治理能够宽容而不苛刻,百姓安居乐业。最后,诗人以“愿将孤月轮,皎洁比心迹”结尾,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清明,月亮象征着诗人纯洁的心灵与理想。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融合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既有的理想主义情怀与现实的冷静观察,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雅的艺术风格。
江城霁夕晖,层阁凌百尺。
描绘江城在雨后夕阳的照耀下的美丽景象,强调高耸的楼阁。
冠盖会群公,对此秋月白。
官员们聚集在此,共同欣赏明亮的秋月,暗示政治联谊。
岂敢耽欢娱,良时亦足惜。
表达诗人对欢娱的克制,认为美好的时光应该珍惜。
下见江水深,澄涵一天碧。
诗人向下望去,江水清澈深邃,反射出蓝天的色彩。
细火通渔艇,连樯聚商舶。
描述渔船和商船的情景,展现生活的繁忙与富饶。
潜鳞吹波澜,宿鹭依沙碛。
鱼虾在水中嬉戏,白鹭栖息在沙滩,描绘生机勃勃的自然。
为政无烦苛,民物各自适。
表达对政治的理想,期望治理宽松,百姓安适。
冉冉江上枫,青青岭头柏。
描述江边枫树渐红,山顶柏树常青,展现四季的变化。
愿将孤月轮,皎洁比心迹。
以孤月象征自己心灵的洁净与理想,表达内心的孤独。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珍惜时光,思考治理”,通过描绘江城美景,诗人表达了对人生与政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江水”象征什么?
“冉冉江上枫”中的“冉冉”是什么意思?
诗人希望通过“孤月轮”来比拟什么?
对比耿介的《八月十六夜宴盱江楼得白字》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但耿介更关注社会与政治,而李白则侧重个人的孤独与情感。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与立足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