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8:3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31:02
请室病中咏怀
作者: 刘荣嗣
孤灯悄悄发皤皤,
严柝声中学养疴。
不尽愁思供伏枕,
将残岁月付流波。
桐归爨下能余几,
鹤到笼开伤已多。
料理微生无著处,
欲将因地问维摩。
在寂静的夜晚,孤灯发出微弱的白光,
听着严厉的更鼓声,孤独地忍受着病痛。
无尽的愁思在枕边萦绕,
将这残余的岁月任其流逝。
桐树回归后,灶下还能剩下多少柴火?
鹤鸟归来时,笼中已伤痕累累。
处理我这微薄的生计却无处着落,
想要在这片土地上问问维摩的道理。
刘荣嗣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注,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这首诗是在诗人生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在孤独的环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病痛的体验,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请室病中咏怀》展现了诗人病中孤独的心境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篇的“孤灯悄悄发皤皤”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夜深人静时的情景,灯光微弱,象征着诗人脆弱的生命状态。接下来的“严柝声中学养疴”,则通过更鼓声的描写,增加了时空的压迫感,暗示着外界的严酷与内心的孤寂。
诗中“不尽愁思供伏枕”一语,展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愁思如潮水般涌来,难以排遣。诗人将“残岁月”比作“流波”,显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后面的桐树与鹤鸟的意象,传达出自然与人间的联系,桐树的柴火象征着生存的基本需求,而鹤的受伤则暗示了生活的不易与遭遇的困顿。
最后,诗人以“料理微生无著处”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迷茫,想要从维摩那里寻求智慧与解答,显示出对精神世界的渴求与向往。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幽远,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在病痛与孤独中的思考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反映出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诗中“孤灯悄悄发皤皤”的意象主要象征了什么?
a) 光明
b) 孤独
c) 热闹
“将残岁月付流波”中的“流波”比喻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景观
c) 生活的美好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提到的“维摩”指的是哪种文化象征?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对比刘荣嗣的《请室病中咏怀》与王维的《鹿柴》,都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与病痛中的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超脱,而刘荣嗣则强调了对生活无奈的感悟,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