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9:02
我幼入家塾,结发知苦心。
稍长谬闻道,笃守至于今。
淡然朱丝弦,三叹有遗音。
讵敢负所学,枉尺求直寻。
彼哉孔光辈,千载污儒林!
我幼年时进入家里的书塾,从小就知道读书的艰苦。稍微长大后,误听了一些道理,始终如一地坚持到现在。弹奏那淡然的朱色琴弦,三次叹息留下余音。怎么敢辜负所学,白白地追求直道呢?那些孔光等人,千年之后依然败坏了儒家学派的声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兴亡,作品以豪情壮志而闻名,特别是爱国主义和对历史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势衰弱,他对儒家学问的坚持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在诗中得以体现。陆游在此诗中反思自己的求学之路,并对那些败坏儒家传统的人表示不满。
这首诗以“我幼入家塾”开篇,直接引入作者的求学经历,表明了他对读书的认真态度与对知识的尊重。陆游通过自述,展示了求学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表达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诗中“淡然朱丝弦,三叹有遗音”一句,既描绘了他在音乐中找到的安宁,也暗示着虽有遗憾却仍旧怀念的情感。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孔光的提及,揭示出陆游对当时儒家学派衰微现状的忧虑,使整首诗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的情感深邃,既有对知识的珍视,也有对腐败现象的无奈与愤慨,显示出陆游作为一位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整首诗展现出陆游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表达了他对儒家学问的坚守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传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中“我幼入家塾”指的是:
A. 在家学习
B. 上学堂
C. 家庭教育
D. 幼年读书
“淡然朱丝弦”表现了作者的:
A. 忧伤
B. 坦然
C. 激动
D. 愤怒
诗人对孔光的态度是:
A. 尊敬
B. 讽刺
C. 忽视
D. 喜欢
比较陆游与杜甫的作品,二者都展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陆游的抒情更显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
以上是对陆游的《予出蜀日尝遣僧则华乞签于射洪陆使君祠使君》这首诗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对您理解此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