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

时间: 2025-04-25 16:44:41

诗句

征战初休草又衰,咸阳晚眺泪堪垂。

去路全无千里客,

秋田不见五陵儿。

秦家故事随流水,汉代高坟对石碑。

回首青山独不语,羡君谈笑万年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44:41

原文展示:

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

征战初休草又衰,
咸阳晚眺泪堪垂。
去路全无千里客,
秋田不见五陵儿。
秦家故事随流水,
汉代高坟对石碑。
回首青山独不语,
羡君谈笑万年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战争刚刚结束,草木又开始枯萎,我在咸阳的黄昏中眺望,眼泪几乎要流下来。离去的路上没有了千里之外的旅客,秋天的田野里见不到五陵的儿女。秦朝的故事随着流水消逝,汉代的高坟与石碑对立而立。回首青山,只是默默无语,羡慕你能与朋友谈笑,享受万年的美好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征战:指战争。
  • 草又衰:草木又开始枯萎。
  • 咸阳:秦朝的都城,象征着历史。
  • 千里客:远道而来的旅客。
  • 五陵儿:指五陵地区的年轻人,五陵是指汉代的王公贵族的墓地。
  • 秦家故事:指秦朝的历史故事。
  • 汉代高坟:指汉朝的皇帝和贵族的坟墓。
  • 谈笑万年枝:指与朋友欢聚,享受长久的快乐时光。

典故解析:

  • 咸阳:古代秦国都城,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五陵:象征着盛世和繁华的过去,五陵是指汉朝的王公贵族墓地,暗含对逝去时代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乱初息之际,诗人站在咸阳,感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咸阳这一历史名城,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与和平、过往与现实的复杂情感。在“征战初休草又衰”中,诗人以草木的枯萎象征战后的凋零与无奈,显示出经历战争的土地的沉重。而“咸阳晚眺泪堪垂”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失落,景色的凋零与人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去路全无千里客”描绘了在战乱后的咸阳,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空荡荡的街道让人感到无尽的孤独;而“秋田不见五陵儿”则将视野转向五陵,意指曾经的繁荣与现在的荒凉,令人感慨。

诗中后半部分提到的“秦家故事随流水”和“汉代高坟对石碑”,则是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流逝的历史如流水般无法追溯,而高耸的石碑则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永恒。

最后,“回首青山独不语,羡君谈笑万年枝”,诗人回首青山,感叹自己孤独的境地,羡慕他人能够谈笑风生,享受生活的美好。整首诗在沉重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征战初休草又衰:战争刚结束,草木又开始枯萎,暗示着环境的恶化与战后的荒凉。
  2. 咸阳晚眺泪堪垂:在咸阳的黄昏中远眺,眼泪几乎要流下来,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
  3. 去路全无千里客:离去的路上没有远道而来的旅客,体现出孤独和无奈。
  4. 秋田不见五陵儿:秋天的田野里看不到五陵的年轻人,暗指已逝的繁华时代。
  5. 秦家故事随流水:秦朝的历史故事如流水般逝去,象征着历史的无情。
  6. 汉代高坟对石碑:汉朝的坟墓与石碑矗立,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永恒。
  7. 回首青山独不语:回头望去,青山静默无言,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8. 羡君谈笑万年枝:羡慕他人与朋友欢聚,享受长久的快乐时光,反映出诗人的一种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草木的衰败比喻战后的荒凉。
  • 对仗:如“秦家故事随流水,汉代高坟对石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青山拟人化,突出其沉默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对当下孤独的感慨,体现出对历史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咸阳:历史的象征,代表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 草木: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五陵:象征着逝去的繁华与年轻人的怀念。
  • 青山:代表着永恒与沉默,映射诗人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咸阳”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 A. 汉代
    • B. 唐代
    • C. 秦代
    • D. 宋代
  2. “秋田不见五陵儿”中的“五陵儿”指的是?

    • A. 村民
    • B. 王公贵族的子女
    • C. 农民
    • D. 士兵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喜悦
    • B. 孤独和怀念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1.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战乱后的失落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无奈。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慨,体现出人类在宏大背景下的渺小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注释与评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摸鱼儿 其一 摸鱼儿 寄妍华 摸鱼儿 和简庵青云谱之作 摸鱼儿 摸鱼儿 摸鱼儿 吴园次招集米山堂 摸鱼儿·这情怀 摸鱼儿(寿王尉·癸未冬至后五日) 摸鱼儿(寿贾师宪) 摸鱼儿(送陈太史东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婆娑起舞 謇谔自负 崩拆 退葸 寿开头的成语 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大江南北 亅字旁的字 霞蔚 昃食宵衣 马字旁的字 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裸袖揎拳 移祸于人 尸字头的字 己巳之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