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

时间: 2025-04-26 03:18:27

诗句

八月山中夜渐长,雨声灯影共凄凉。

遥知南郑风霜早,已有寒熊犯猎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27

原文展示:

八月山中夜渐长,
雨声灯影共凄凉。
遥知南郑风霜早,
已有寒熊犯猎场。

白话文翻译:

八月的山中,夜晚渐渐变长,
雨声和灯光一同带来凄凉的气氛。
遥远的南郑地区,已经感受到早来的风霜,
寒冷的熊已经闯入了捕猎的场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八月:指农历八月,通常是秋季的开始。
  • 山中:指在山中,描绘了自然环境。
  • 渐长:逐渐变长,形容夜晚的延续。
  • 雨声:下雨时的声音,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 灯影:灯光的影子,暗示着孤独和静谧的夜晚。
  • 南郑:指南郑县,位于陕西省,常作为遥远的地方。
  • 风霜早:表示秋季的寒冷早已到来。
  • 寒熊:指进入猎场的熊,暗示秋冬的野生动物活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寒熊”象征着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更迭,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心系国家,作品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在山中静坐,回忆往昔的战斗与生活。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感受到秋夜的凄凉,借此表达对南郑地区早早降临的寒霜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秋夜场景,诗人通过“八月山中夜渐长”的描写,传达了秋夜逐渐加长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雨声与灯影的结合,更加深了这一氛围,给人以沉重和忧伤之感。诗人在此情境中,遥想南郑的气候变化,显示出他对故乡的关心与牵挂。通过“寒熊犯猎场”的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秋季猎场的景象,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残酷与生存的艰难。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思念与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体现了陆游身为士人的责任感和人生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月山中夜渐长:描绘出秋季的夜晚逐渐加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2. 雨声灯影共凄凉:雨声和灯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
  3. 遥知南郑风霜早:诗人虽身处山中,但心系南郑,了解到那里的天气变化,显示出对家乡的思念。
  4. 已有寒熊犯猎场:寒冷的熊出现在猎场,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以及秋冬季节的来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声灯影”与“风霜早”,形成一种平衡的美感。
  • 意象:雨声、灯影、寒熊等意象,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自然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结合个人情感,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声: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灯影:暗示着夜晚的静谧与人心的寂寞。
  • 寒熊:象征着自然的残酷与生存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八月”指哪个季节的开始?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寒熊”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自然的变化
    • C. 人的孤独
    • D. 战争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绘秋夜的杜甫《月夜忆舍弟》相比,陆游的诗更加侧重于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月下笛 寒夜闻床下蟋蟀感矣。 月下笛 戊戌八月十三日宿王禦史宅,夜雨闻邻笛感音而作和石帚。 月下笛 咏络纬,和彊村韵 月下笛 月下笛 题无弦琴谱后,用山中白云寄仇山村韵 月下笛 初闻促织,和沤尹 月下笛 丙辰六月十七夜邀月延凉,凄然闻笛,不知悲之何自起也。和石帚 月下笛·八月十三夜馆楼眺月,和白石 月下笛 月下笛 赋落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抓的成语 閠字旁的字 空间技术 一面之缘 麻字旁的字 巍颤颤 拐子 众卒 拔萃出类 深切着明 龝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漓的成语 悬龟系鱼 敬如上宾 血字旁的字 赢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