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2: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2:20:34
疏钟何处来,度竹兼拂水。渐逐微风声,依依犹在耳。
这悠远的钟声从哪里传来?它穿过竹林,轻拂着水面。钟声渐渐伴随着微风的声音,依依不舍地回荡在耳边。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钟声”常常象征着思念和孤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钟声通常与修身养性、超脱尘世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介绍: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可能处于一种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借钟声引发对远方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远寺钟》以其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思索。诗中“疏钟何处来”引发读者的好奇,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象那钟声远道而来的情景,仿佛置身于那竹林与水边,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宁谧。
在“度竹兼拂水”一句中,诗人描绘了钟声穿过竹林,轻轻掠过水面,这一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声与色的交融,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力和细腻情感。此句可以看作是对自然景物的美好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渐逐微风声,依依犹在耳”则将钟声与微风的声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音景。钟声与微风的相互作用,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气氛,似乎在表达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钟声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疏钟”指的是什么?
A. 清脆的钟声
B. 悠远的钟声
C. 嘈杂的钟声
诗中“度竹兼拂水”意指什么?
A. 钟声穿过竹林与水面
B. 竹林中的水流
C. 水面上的竹影
“依依犹在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留恋
C. 欢喜
答案: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远寺钟》同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鸟鸣涧》更加强调鸟鸣的清脆,给人以动感,而《远寺钟》则凸显了钟声的悠远与宁静,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