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明发韶州过赤水渴尾滩》

时间: 2025-05-04 04:12:38

诗句

船下惊滩浪政喧,花汀水退走沙痕。

一峰忽自云端出,只见孤尖不见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12:38

原文展示:

《明发韶州过赤水渴尾滩》 作者:杨万里 〔宋代〕

船下惊滩浪政喧,
花汀水退走沙痕。
一峰忽自云端出,
只见孤尖不见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船行经过赤水渴尾滩时的情景。船在水面上行驶,惊动了滩涂上的浪花,发出喧闹声。细腻的花汀上,水退后留下了沙滩的痕迹。突然,一座山峰从云端显现出来,只看见它的尖顶,却看不到它的根基。

注释:

字词注释:

  • 船下:船在水面下行驶。
  • 惊滩浪:船行驶时,激起滩涂上的浪花。
  • 花汀:指水边的花草丛生的沙滩。
  • 水退:水位下降。
  • 走沙痕:沙滩上留下的痕迹。
  • 一峰:指一座山峰。
  • 云端:云的边缘,高处。
  • 孤尖:孤立的山尖。
  • 不见根:看不到山的根部,指山体的底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孤尖”与中国古代山水诗中常见的“高峰”意象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孤独、高远之感。同时,描绘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江西人。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的旅行途中,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自然风光交融。杨万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下这段旅程中的自然美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赤水渴尾滩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船行于水面时的动感与滩涂的静谧。在开头两句中,诗人通过“船下惊滩浪政喧”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船行时激起的浪花和喧闹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氛围。接下来的“花汀水退走沙痕”则转向宁静的沙滩,水退后留存的沙痕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最后两句“一峰忽自云端出,只见孤尖不见根”,诗人通过“云端”与“孤尖”的对比,传达了一种孤高与神秘的气质。山峰的出现打破了平静的水面,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整首诗在动与静的对比中,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诗人的内心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船下惊滩浪政喧:船的行驶使滩涂上的浪花惊起,声音显得喧闹,表现出船行的动态。
  2. 花汀水退走沙痕:水退却后,沙滩上留下的痕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变化。
  3. 一峰忽自云端出:突然出现的山峰,从高空的云端显现,表现出其高耸入云的特征。
  4. 只见孤尖不见根:只看到了山的尖顶,却看不到其根基,象征着山的神秘和深不可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孤立的存在,突出其高大与孤独。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比,突出动静结合。
  • 拟人:浪花被描绘成“惊滩”,赋予了自然界以生命。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述船行赤水时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行旅与探索。
  • :代表静谧与变化,水流的退去留下痕迹。
  • 山峰:象征高远、孤独与神秘,传达出自然的伟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2. 诗中“只见孤尖不见根”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山的美丽
    • B. 山的孤独与神秘
    • C. 水的退去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 B. 战争与和平
    • C. 爱情的悲伤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杨万里的《明发韶州过赤水渴尾滩》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杜甫更侧重于抒发个人的愁苦,而杨万里则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两者风格迥异,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五 钓竿行 秋胡行 善哉行 黎阳作诗 黎阳作诗 于玄武陂作诗 艳歌何尝行 陌上桑 秋胡行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辰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奚适 不臣之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万里鹏翼 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衔蹶 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疑鬼疑神 包含姐的词语有哪些 富贵逼人来 豕牢 闭关自守 还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