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2:5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2:58:41
作者: 曹丕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东越河济水,遥望大海涯。
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
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
东边的越河水流淌,远远望去是大海的边际。
钓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鱼儿的尾巴在水面上轻轻摇摆。
爱好行路的人啊,带着美味的饵料又想做什么呢?
本诗中虽无明显的典故,但“芳饵”可以理解为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钓鱼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第二任皇帝,文学家,诗人,擅长诗赋。其作品常具豪放之气,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曹丕身处的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权力更迭频繁,诗人通过钓鱼的形象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个人对世事的思考。
《钓竿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场景。诗中通过描绘东越的河流与大海的遥望,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与人心的向往。钓竿与鱼尾的描写,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表达钓鱼乐趣的同时,也暗含了对生活的思考,提问“芳饵欲何为”,让人思索生活的意义与追求。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令人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东越”指的是哪个方向?
“钓竿何珊珊”中的“珊珊”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诗中提到的“芳饵”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