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2:0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04:03
杂诗
作者: 曹丕 〔魏晋〕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漫长的秋夜,北风呼啸,天气寒凉。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披上衣服在房中徘徊。徘徊似乎已经很久,白露沾湿了我的衣裳。俯视清澈的水波,仰望明亮的月光。天河(银河)向西流去,星星正横亘在夜空中。草虫鸣叫显得多么悲伤,孤雁独自向南飞翔。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伤,绵绵的思念故乡。我希望能展翅高飞,却没有翅膀;我想渡过河流,却没有船梁。对着风长叹,心中悲苦如绝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第一位皇帝,著名的文学家。他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之一,诗词创作有着独特的风格,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人生和故乡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曹丕的个人生活经历之中,反映了他在秋夜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无奈。正值动荡的三国时期,曹丕的心境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纷乱和个人的孤独。
《杂诗》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描绘出一个寂寥而寒冷的秋夜环境,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自己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内心的焦虑和思绪的纷乱让人倍感煎熬。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清水与明月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宁静又有思绪的交织。此时,银河的流动和星星的排列象征着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使得诗人的孤独感愈发显著。
最后,诗人以“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表达了对自由和归属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通过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漫漫秋夜长”中的“漫漫”指的是什么?
A. 漫长的时间
B. 漫无边际
C. 漫不经心
D. 漫游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亲情的思念
C. 对友谊的珍惜
D. 对生活的满足
诗中提到的“天汉”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银河
C. 星星
D. 太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