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3:0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3:05:47
秋胡行二首 其一
曹丕
尧任舜禹,当复何为。
百兽率舞,凤凰来仪。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
唯贤知贤,人不易知。
歌以咏言,诚不易移。
鸣条之役,万举必全。
明德通灵,降福自天。
这首诗表达了对贤能之人的渴求和对治国理政的深思。尧、舜、禹等明君治理国家,能使百兽欢舞,凤凰来朝,国家安定。但若失去贤人,则必遭危难。真正的贤人往往难以识别,而歌声和言语往往也难改变。鸣条之役代表了胜利的希望,而明德则能通达天意,带来福祉。
曹丕(187-226年),字子桓,魏国的开国皇帝,著名文学家,擅长诗、文、赋。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历史的思考,风格雄浑而富有哲理。
《秋胡行》系列是曹丕在政治生涯中思考治国理政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贤能之人的重视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充满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在结构上较为整齐,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诗句不仅节奏感强,而且富有音乐美。诗中通过对古代贤君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开篇提到尧、舜、禹三位圣君,立刻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历史的辉煌,接着通过“百兽率舞,凤凰来仪”的描绘,生动刻画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宁。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贤人的思考,指出识别贤能的艰难与重要性,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和对政局的忧虑。尤其是“鸣条之役,万举必全”,不仅有对胜利的期待,也暗含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不安。在最后一句“明德通灵,降福自天”中,曹丕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美德能够引导天命,带来福祉,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和政治的深刻关系的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贤能之人的重视,强调道德与政治的联系,提倡以德治国,认为善政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民生的幸福。
“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中“凤凰”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唯贤知贤”的含义是什么?
诗人在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与《春江花月夜》相比,曹丕的作品更侧重于治国理政的哲理,而张若虚的诗则更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
以上为《秋胡行二首 其一》的详尽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