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3:0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3:08:08
月重轮行
三辰垂光,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
愚见目前,圣覩万年。
明闇相绝,何可胜言。
月亮的光辉如同三颗星辰般洒落,普照四海。
那光辉是多么灿烂、辉煌,延绵不绝,与天地共存久长。
我这个愚者只能看到眼前的景象,而圣人则能看到万年的未来。
明与暗的界限如此分明,言语又怎能表达得尽呢?
作者介绍: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开国皇帝曹魏的第一任皇帝,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风多以豪放、清丽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魏晋时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与探索,体现了曹丕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有对自身局限的自省。
《月重轮行》是曹丕在对月亮的描写中,表现出他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光辉”象征着智慧与真理,普照四海则表达了这种智慧的广泛影响。诗人通过对比愚者与圣人的视野,揭示了人类对未知的渴望与探索。愚者只能看见眼前,而圣人则能洞察未来,这一对比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局限,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诗中使用的“明与暗”对立,表现出人对现实与理想、短暂与永恒之间的挣扎。最后一句“何可胜言”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深思,诗人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在语言的局限下显得无比渺小。这种深邃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简约中透出丰富的内涵,值得反复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局限性的哲学反思,表达了对宇宙与时间的敬畏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辰垂光”中的“三辰”指的是:
A. 三颗星星
B. 三个明亮的天体
C. 三种光辉
D. 三个时辰
“愚见目前,圣覩万年”表达了什么样的对比?
A. 愚者与智者的视野差异
B. 过去与未来的对比
C. 人生的苦与乐
D. 光明与黑暗的交错
诗中提到的“明闇相绝”意指:
A. 光明与黑暗的结合
B. 明亮与阴暗的分隔
C.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D. 生命与死亡的界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月重轮行》这首诗的深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