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道傍竹》

时间: 2025-04-27 12:12:34

诗句

竹竿穿竹篱,却与篱为柱。

大小且相依,荣枯何足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2:34

原文展示

《道傍竹》 ——杨万里

竹竿穿竹篱,却与篱为柱。
大小且相依,荣枯何足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在篱笆旁生长的情景。竹竿穿过竹篱,却与篱笆相互依靠;无论是大竹子还是小竹子,它们都相互依存,生长的荣枯又何必去在意呢?

注释

  • 竹竿:指竹子生长的竿子,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 竹篱:用竹子编成的篱笆,象征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 :这里指篱笆的支柱,强调竹子与篱笆的相互依存。
  • 荣枯:荣是茂盛,枯是枯萎,代表生命的变化与无常。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竹子与篱笆的关系,隐喻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和正直的象征,能够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杨万里的诗作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道傍竹》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竹子与篱笆的关系,反映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隐含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道傍竹》是一首简约而深邃的诗。诗中描绘了竹子与篱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这种依存不仅是物理上的,也是精神上的,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关怀。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代表着坚韧、正直与清高。诗人通过竹竿与篱笆的关系,强调了自然中的生存智慧:不论是荣华富贵还是贫贱枯槁,生活总是要继续,重要的是互相依赖与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递了深刻的哲理,显示了杨万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然的深情厚谊。诗中虽无华丽辞藻,却蕴含了丰厚的情感与哲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竿穿竹篱:描绘了竹子与篱笆相交的画面,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 却与篱为柱:强调竹子作为支柱的重要性,表现出它与篱笆的紧密联系。
  • 大小且相依:无论是大竹子还是小竹子,都能互相依赖,体现了团结与扶持的意义。
  • 荣枯何足顾:无论是繁荣还是衰败,都不必过于在意,反映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支柱,象征着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生命中的相互依赖与支持,不论荣华富贵与否,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生命的核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坚韧与清高,是中国文化中精神的象征。
  • :表示人造的环境,象征着社会的联系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坚韧和正直? A. 篱
    B. 竹
    C. 柱

  2. 诗的主题强调了什么? A. 荣华富贵
    B. 依存与支持
    C. 孤独

  3. 诗中提到的“荣枯”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生长
    B. 生命的变化
    C. 自然的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杨万里《道傍竹》 vs 杜甫《望岳》

两首诗均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类的关系。杨万里的诗着重描绘竹子与篱笆的相互依存,而杜甫则通过描绘高山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自然与人之间深刻的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 春晚赋得余花落 得起字。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登长城 赋应门照绿苔 天津桥南山中各题一句 兰陵僻居联句 与宣供奉携瘿尊归杏溪园联句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八月十五夜宣上人独游安国寺山庭院步人迟…乘兴联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胆颤心寒 歹字旁的字 偷金 策踵 引人注目 絶貌 弃伪从真 糸字旁的字 包含佳的成语 漱盥 道路以目 包含鸡的词语有哪些 辛字旁的字 崨巎 秉笔直书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