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4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44:34
病身兀兀脑岑岑,偶到儿曹文字林。
一卷杜诗揉欲烂,两人斋读味初深。
斲肝枉却期千载,漏眼谁曾更再寻。
笔底奸雄死犹毒,莫将饶舌泄渠心。
我身体虚弱,脑海沉重,偶尔来到孩子们的读书之地。
一卷杜甫的诗让我细细品味,二人共读,滋味渐渐加深。
为了追求理想而耗尽心血,却不知能否再有千年,
那些笔下的奸雄即使死去仍然有毒,切勿用多言泄露心中所思。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本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正值身体衰弱之时。他与友人共同品读杜甫的诗作,以此寻求精神寄托与对理想的追寻,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定和对现实的无奈。
《与长孺共读杜诗》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人杨万里通过对身体虚弱和精神追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病身兀兀脑岑岑”开篇,直接点明了自己身体的虚弱与精神的沉重,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然而,诗人在这种状态下,仍然能找到文学的慰藉,与友人共读杜甫的诗,说明了文学的力量和对人心灵的安慰。
“偶到儿曹文字林”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幽默与自嘲,虽身心疲惫,却仍能在年轻人的读书氛围中获得灵感与乐趣。“一卷杜诗揉欲烂”则表现出对杜甫诗作的深刻理解与细腻体味,显现出诗人对古典文学的尊崇与爱好。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则引入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通过“斲肝枉却期千载”,表达出为了追求理想而耗尽心血的无奈与感慨,似乎在告诫人们,追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笔底奸雄死犹毒,莫将饶舌泄渠心”则警示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需警惕那些内心阴暗的“奸雄”,不要轻易泄露内心的真实想法。
整首诗通过对身体、精神、文学以及人性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强调文学的力量与对人性的警惕。诗人通过与友人共读杜甫诗作,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也反思了人生的复杂与艰辛。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病痛?
A. 旅行
B. 听音乐
C. 阅读杜诗
D. 运动
“斲肝”在诗中指代什么?
A. 身体健康
B. 追求理想的努力
C. 享受生活
D. 读书的乐趣
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表现出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切关怀,反映出诗人在乱世中的忧伤与无奈。两首诗都通过对个人境遇的反思,揭示出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