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石湖书扇韵》

时间: 2025-07-12 20:00:33

诗句

桥西一水曲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0:00:33

原文展示:

桥西一水曲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白话文翻译:

在桥的西边,一条水流蜿蜒而过,流向村庄;
岸边的楼阁上,浮萍漂浮,绿意盎然。
住在石湖的人却不常来,
藕花在不同的地方竞相开放,仿佛在开新门。

注释:

  • 桥西:指桥的西边。
  • 一水:指一条河流或水流。
  • 曲通村:水流曲折地通向村庄。
  • 岸阁:岸边的楼阁。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漂浮在水面上。
  • 绿有痕:水面上浮萍留下的绿色痕迹。
  • 家住石湖:住在石湖的家庭。
  • 人不到:这里的人很少到(这个地方)。
  • 藕花:指荷花,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 别开门:形容荷花在不同的地方盛开,像是打开了一扇扇新门。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藕花”作为荷花的代称,常被用来象征清纯和美丽。在古诗中,荷花常常与诗人的情感和生活观念相联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及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兼具文人气质。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第一句“桥西一水曲通村”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水流蜿蜒,带着村庄的气息,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第二句“岸阁浮萍绿有痕”则通过细致的观察,体现了水边浮萍的生机,仿佛在暗示生命的脆弱与坚持。

第三句“家住石湖人不到”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石湖虽美,但人却不常到,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最后一句“藕花多处别开门”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藕花的盛开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机遇,似乎暗示着生活的多样性和变化。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家乡的眷恋,又有对生活变化的感慨,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桥西一水曲通村:在桥的西边,有一条弯曲的水流流向村庄,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
    • 岸阁浮萍绿有痕:岸边的楼阁上漂浮着绿意盎然的浮萍,展现了生机与美感。
    • 家住石湖人不到:住在石湖的人却很少来这里,暗示距离与孤独感。
    • 藕花多处别开门:藕花在不同地方盛开,象征着生活的多样与变化。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藕花比作开启的新门,象征着新的可能性和希望。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桥西一水曲通村”与“岸阁浮萍绿有痕”。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复杂心境。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浮萍:象征脆弱和生命的无常。
  • 藕花:象征纯洁、美丽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桥西一水曲通村”意指什么?

    • A. 一条水流流向村庄
    • B. 村庄的名字
    • C. 桥的样子
    • D. 诗人的家乡
  2. 诗中提到的“藕花”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美好与希望
    • C. 乡愁
    •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夏日绝句》(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风格上更为沉重与感伤。
  • 《江南春》(温庭筠):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风格上更加轻快和抒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查询

东山寺 海蛳 抵沈阳作 和吴顾道暑雪轩 游小金山 柯卫尉招饮城楼同孙明府 过阇西山 白荷花 小春月晤周小山别后叠韵奉寄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云结尾的成语 笃烈 怜贫敬老 瑶街 禅絮沾泥 探采 手字旁的字 包含鲤的词语有哪些 臼头花钿 穷不失义 虎字头的字 草字头的字 包含户的成语 并处 耳目之欲 龠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热赶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