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9:1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9:17:06
钩窗不忍见南山,下有三雏骨未寒。惆怅古今同此味,二陵风雨晋师还。
在窗前看不到南山的景色,山下埋藏着三只幼雏的尸骨还没有凉透。感到惆怅的是,这种哀伤在古今之间都是一样的,二陵在风雨中,晋国的士兵归来时也如此。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和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是姜夔在湖边隐居期间的创作,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这首诗特别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的深刻体验。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哀伤与哲思,姜夔通过窗外的自然景象引发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开头的“钩窗不忍见南山”,让人感受到一种隔绝和无奈,似乎在描绘一种封闭的心情和对外界美好的向往。接下来提到“三雏骨未寒”,则突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令人心生怜惜,暗示着无辜生命的逝去,象征着对往事的怀念与惋惜。
“惆怅古今同此味”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古今的相似命运让人感到无奈与共鸣。最后提到“二陵风雨晋师还”,不仅指代历史事件,也象征着风雨飘摇的命运,晋国的士兵在经历风雨后归来,似乎在暗示着人们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引子,结合个人情感与历史回忆,展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姜夔在诗词创作中追求的情感与理智的统一。
诗歌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回忆,探讨生命的脆弱和历史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惆怅与感悟。
诗中提到的“南山”象征什么?
“三雏骨未寒”中的“雏”指的是什么?
诗中“惆怅古今同此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对比姜夔与杜甫的作品,两位诗人都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历史的思考。但姜夔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强调社会现状与人道关怀,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