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 其十二》

时间: 2025-07-12 12:01:24

诗句

钩窗不忍见南山,下有三雏骨未寒。

惆怅古今同此味,二陵风雨晋师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2:01:24

原文展示

钩窗不忍见南山,下有三雏骨未寒。惆怅古今同此味,二陵风雨晋师还。

白话文翻译

在窗前看不到南山的景色,山下埋藏着三只幼雏的尸骨还没有凉透。感到惆怅的是,这种哀伤在古今之间都是一样的,二陵在风雨中,晋国的士兵归来时也如此。

注释

  • 钩窗:指窗户的形状,钩窗形状如钩,象征一种封闭的状态。
  • 南山:通常指自然景观,这里可能隐喻一种理想或归属感。
  • 三雏骨:指的是三只幼鸟的尸骨,象征着无辜和失去,或许暗指生命的脆弱。
  • 惆怅:感到忧伤或失落。
  • 二陵:指的是古代晋国的两个皇陵,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哀伤。
  • 风雨:象征着世事变迁与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和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是姜夔在湖边隐居期间的创作,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这首诗特别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哀伤与哲思,姜夔通过窗外的自然景象引发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开头的“钩窗不忍见南山”,让人感受到一种隔绝和无奈,似乎在描绘一种封闭的心情和对外界美好的向往。接下来提到“三雏骨未寒”,则突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令人心生怜惜,暗示着无辜生命的逝去,象征着对往事的怀念与惋惜。

“惆怅古今同此味”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古今的相似命运让人感到无奈与共鸣。最后提到“二陵风雨晋师还”,不仅指代历史事件,也象征着风雨飘摇的命运,晋国的士兵在经历风雨后归来,似乎在暗示着人们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引子,结合个人情感与历史回忆,展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姜夔在诗词创作中追求的情感与理智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钩窗不忍见南山:窗外的景象无法直视,暗示内心的痛苦。
  2. 下有三雏骨未寒:提到埋藏的幼鸟尸骨,象征着无辜的失去。
  3. 惆怅古今同此味:对比古今,感叹相似的哀伤。
  4. 二陵风雨晋师还:历史的回顾,士兵的归来与风雨中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窗外的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如“钩窗”隐喻心境的封闭。
  • 对仗:句子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回忆,探讨生命的脆弱和历史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惆怅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理想与归属。
  • 三雏骨:无辜生命的象征,传达对生命的珍视。
  • 二陵:历史的沉淀与哀伤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山”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归属
    • B. 现实与困境
    • C. 生命与死亡
  2. “三雏骨未寒”中的“雏”指的是什么?

    • A. 幼鸟
    • B. 幼兽
    • C. 幼童
  3. 诗中“惆怅古今同此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姜夔与杜甫的作品,两位诗人都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历史的思考。但姜夔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强调社会现状与人道关怀,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姜夔研究》

相关查询

忆王孙 其二 小鬟捧茶 忆王孙 忆王孙 题丁观加先生《山居图》 忆王孙 集旧句寄呈夫子 忆王孙 忆王孙 忆王孙 忆王孙 忆王孙 与顾仲楣对弈 忆王孙 题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痌心疾首 惭凫企鹤 采字头的字 乃纔 藕断丝联 电头 玄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狼顾虎视 诓诈 深得民心 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闻者咋舌 鼠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包含昧的词语有哪些 另眼看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