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2:31
作者: 姜夔 〔宋代〕
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
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
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
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
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
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
离开湖口县后,还没有到达落星湾。
在舟中行驶了三两程,总是能看到庐山。
庐山高耸,遮住了半边天空,五老峰上云雾缭绕,如同戴着冠冕。
早晨看庐山,金光闪闪;傍晚看庐山,紫色层峦叠嶂。
山中瀑布在半山腰,仿佛隐现出一角。
然而庐山忽然又看不见了,云雨弥漫在天地之间。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姜夔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尤以词作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历之时,反映了他对庐山壮丽风光的赞美以及在舟中游览的惬意心情。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庐山的壮丽与变化,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开头以“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引入,生动地描绘了舟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接着,诗人逐渐将视线聚焦于庐山,接连使用“遮半天”、“云为冠”等形象的比喻,突显了庐山的雄伟与神秘。
诗中“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两句,展现了日出与日落时庐山的不同风貌,体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变化之美。最后以“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收尾,留下了空间的留白与神秘感,使人思绪飞扬,令人向往。整首诗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诗词测试:
诗中的“庐山”指的是哪个著名的山脉?
A. 泰山
B. 庐山
C. 黄山
D. 嵩山
诗中“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是描述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