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6:3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6:31:31
天官苍生望,出入承明庐。
肃肃领旧藩,皇皇降玺书。
茂宰多感激,良将复吹嘘。
永怀一言合,谁谓千里疏。
对酒忽命驾,兹情何起予。
炎天昼如火,极目无行车。
长路出雷泽,浮云归孟诸。
魏郡十万家,歌钟喧里闾。
传道贤君至,闭关常晏如。
君将挹高论,定是问樵渔。
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天上的神明和百姓都在期待,您出入承明殿的日子。
您严肃地治理旧藩,皇帝也降下了恩赐的书信。
茂宰们感慨激昂,良将们纷纷夸耀。
我对您深怀厚情,谁说千里之外就疏远呢?
对酒时我忽然想起,今天的情感为何而起呢?
炎热的夏天白昼如火,远望却没有行驶的车。
漫长的道路通向雷泽,浮云归向孟诸。
魏郡有十万户人家,歌声和钟声在街巷中喧闹。
贤明的君主传道而至,闭关的日子总是安宁。
您定会引领高论,必然会问及樵夫和渔民。
今天遇到明圣,我愿意像陶渊明那样隐居。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北。高适以雄浑的风格和豪放的气质著称,尤其擅长边塞诗和送别诗。他的作品多描绘边疆的风光和士人的豪情,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创作于高适在送别朋友刘明府的场合。刘明府即将前往魏郡任职,诗人以此诗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政治前途的关心。诗中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体现了高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天官与苍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表明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接着,诗人提到刘明府的出入承明庐,暗示了官场的复杂与荣耀。通过对茂宰的感激和良将的夸耀,诗人展示了当时人们对权力的渴望与敬畏。
在描绘长路和炎热天气的情景时,诗人以“对酒忽命驾”引入自我反思,表达对仕途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长路与浮云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人生的无常。而魏郡的歌钟与贤君的传道则体现了地方的繁荣与安宁,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陶隐居收尾,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对政治的思考与对隐居的渴望,展现了高适的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政治的思考,同时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景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高适的哪一首诗描写了对友人的祝福?
诗中提到的“浮云”象征着什么?
“今日逢明圣”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送友人》(李白)与高适的《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在主题上都有对友人的祝福,但李白更多地展现了豪情与壮志,而高适则在对友人的祝福中,融入了对政治环境的思考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高适的《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体会其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