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听鼓》

时间: 2025-07-30 12:12:14

诗句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12:14

听鼓

原文展示: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城头传来的鼓声与城下清澈的江水,诗人想要询问渔阳的情况,却发现没有了祢正平的消息。

注释:

  • 城头:城墙的顶部,指的是城内的鼓声。
  • 叠鼓声:层层叠加的鼓声,形容鼓声的洪亮和频繁。
  • 暮江:傍晚时分的江水,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渔阳:指的是渔阳地区,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方。
  • 祢正平:历史上有名的渔阳人物,诗人希望得到他的消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少陵,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朝晚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不定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鼓声和江水的景象,反映了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听鼓》是一首短小却意蕴深远的诗,李商隐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复杂的情感。诗的开头“城头叠鼓声”,给人一种急促而又庄重的感觉,似乎传达着某种紧迫的气氛。接着“城下暮江清”,清澈的江水与鼓声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喧嚣并存的氛围。诗人在这种背景下,欲问渔阳的情况,却发现没有了祢正平的消息,暗含了对个人命运的叹息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鼓声象征着战斗与动荡,而暮江的清澈则象征着安宁和希望。诗人通过对这两者的交替描写,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商隐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读者在品味之余,往往能引发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城头叠鼓声”:鼓声此起彼伏,可能暗示着战事或者盛大的庆典。
    • “城下暮江清”:傍晚的江水清澈,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 “欲问渔阳掺”:诗人想询问渔阳的情况,表现出他对外界的关心。
    • “时无祢正平”:没有了祢正平的消息,流露出诗人的失落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比:鼓声与江水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
    • 意象:鼓声、江水,分别代表喧嚣与宁静,表达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鼓声:象征着战斗、动荡与不安。
  • 暮江:象征着宁静、思考与内心的平和。
  • 渔阳:可能隐喻着美好的生活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城头叠鼓声”描绘了什么样的氛围?

    • A. 宁静
    • B. 喧闹
    • C. 忧伤
    • D. 喜庆
  2. “时无祢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欢喜
    • C. 愤怒
    • D. 期待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对比李商隐与王之涣的作品,前者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后者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象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李商隐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 雨后净望河西连山怆然成咏 寄题惠林李侍郎旧馆 东郡怀古二首。阳给事 东郡怀古二首。王京兆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 怀京国 送张中丞入台从事 赠圆明上人(圆公,佛顶之最) 奉和韦侍御陪相公游开义五言六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古峭 不分高下 凯弟 黄童白叟 画疆墨守 黑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睡息 倒八字的字 顺许 池结尾的成语 市街 包含挤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凿壁借光 邹鲁遗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