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

时间: 2025-05-19 18:13:23

诗句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8:13:23

原文展示: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白话文翻译:

最近我住在淇水之畔,周围寂寥,只有空荡荡的树林。
又不是耕作的季节,闲散的生活让我随意放任。
你是唯一了解我的人,驱马来此想要寻访我。
千里之外,我们忽然相握手,十年间共同经历了艰难。
渴望仁义的人,能够在交往中看到彼此的态度,
欢喜地看到朋友的到来。
我的逸兴天生,而微薄的才华却如同在陆地沉沦。
飘然欲归故乡,不再问离愁的情怀。
南上黎阳渡口,苍茫的寒云笼罩着我。
桑树叶在原上渐渐长出,河流在山下显得格外深邃。
路途尽头,更加远离,我和你相对而立,愈发悲吟。

注释:

  • 淇上:指淇水之畔,淇水为古代著名河流。
  • 伊君:指对方(刘少府子英),这里用“伊”表示亲密。
  • 求仁见交态:渴望仁义之人能在交往中看到彼此的态度。
  • 逸思乃天纵:指诗人的逸兴是天生的。
  • 黎阳渡:古地名,指渡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号寒山,唐代著名诗人,主要以边塞诗和咏史诗著称。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善于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创作于高适与刘少府子英分别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友情和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淇水的空寂和自身的闲散,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的感慨。前四句交代了居住环境和个人状态,后四句则转向与友人的别离,情感愈加浓烈。诗人用“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来强调彼此的深厚友谊,体现了离别的伤感。最后,描绘了自然景象,反映出在浩瀚自然面前,个人的渺小与孤独,令人对人生的无常感到无奈与惆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典雅中透出淡淡的忧伤,显示了高适深厚的诗歌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描述诗人最近居住在淇水之边,周围显得寂寥,只有空荡荡的树林。

  2. 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不是耕作的季节,生活变得闲散,随意放任自己。

  3.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刘少府是唯一了解我的人,他驱马前来寻访。

  4. 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在千里之外,突然握住了手,十年来共同经历了艰难。

  5.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渴望仁义的人能在交往中看到彼此的态度,欢喜地看到朋友的到来。

  6. 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我的逸兴是天生的,但微薄的才华却如同沉没在陆地。

  7.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我想轻松归故乡,不再去想离别的愁苦。

  8. 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南上黎阳渡口,苍茫的寒云笼罩着我。

  9. 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
    桑树叶在原上渐渐长出,河流在山下显得格外深邃。

  10.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路途尽头,更加远离,我和你相对而立,愈发悲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体现了对称美。
  • 比喻:如“微才应陆沉”,用陆沉比喻个人才华的渺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离别时的感伤。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个人感受,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淇水:象征着孤独、寂静的环境。
  • 桑叶:代表生命的生长与希望。
  • 寒云:象征着忧愁与离别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最近居住在什么地方?
    A) 河边
    B) 淇水之畔
    C) 山上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伊君”指的是谁?
    A) 朋友
    B) 自己
    C) 家人
    答案:A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友情与离别
    C) 生活闲散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似,均表达了友谊与离别的情感,但高适的诗更显豪放与悲凉,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书籍。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风入松 蕉叶整琴图 风入松·一宵风雨送春归 风入松 咏扇 风入松六首 其一 风入松 风入松 会稽 风入松 帐中 风入松·次韵答一山丈 风入松 次箫赋《水龙吟》题余词集,语多溢美,赋此所以报也 风入松 敬题梅叟师墨画观世音佛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白眼 绞丝旁的字 三点水一个心汉字解析_三点水偏旁汉字详解 棉布 日字加二笔常用字汇总_日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反跌 二意三心 通驭 巾字旁的字 一去不复返 栀的繁体字怎么写?栀的繁体字书写详解 共赢 粪土之墙不可杇 巳字旁的字 下笔成章 十字旁的字 资浅望轻 龙字旁的字 米部首常用字汇总_米部首汉字详解 毛笔王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及笔顺详解_汉字书写技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