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云夫》

时间: 2025-04-25 18:41:40

诗句

黔国相逢地,苍灯共夜篝。

云龙念东野,柏马欢之罘。

邮传一分手,河山再见秋。

交情如缱绻,不在寄书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41:40

原文展示:

寄云夫
作者: 史弥宁 〔宋代〕

黔国相逢地,苍灯共夜篝。
云龙念东野,柏马欢之罘。
邮传一分手,河山再见秋。
交情如缱绻,不在寄书稠。

白话文翻译:

在黔国相遇的地方,夜晚的篝火下,我与朋友共度时光。
云龙怀念着东边的田野,柏树和马儿欢快地在一起。
邮差传递着一封信,河山之间再相见时已是秋天。
我们的情谊如同缠绵的情感,不在于书信的频繁。

注释:

  • 黔国:指的是今贵州一带,代表诗人和朋友相遇的地点。
  • 苍灯:指昏暗的灯光,这里描绘了诗人夜晚篝火的环境。
  • 云龙:可能指诗人的朋友,带有一种理想化的形象。
  • 东野:指向东边的田野,象征着思念和怀旧。
  • 柏马:柏树和马,寓意自然和朋友之间的欢愉。
  • 邮传:指邮递,象征着两地间的联系。
  • 缱绻:形容情感深厚,难以割舍。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弥宁(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情为主,热爱描绘人情与自然的交融。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友人在黔地相聚的经历有关,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寄云夫》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在黔国与友相聚,篝火之下的夜晚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温馨,篝火的光芒映照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随后的句子通过“云龙”和“东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这首诗的情感发展从相聚到思念,最后回归到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尤其是最后两句,通过“交情如缱绻”,强调了情谊的深刻与持久,暗示即使书信不频繁,心灵的联系依然牢固。这种深刻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合,展示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黔国相逢地:指在贵州相遇的场所,强调了地域的特性。
  2. 苍灯共夜篝:夜晚的篝火下,朋友们聚在一起,享受温暖的氛围。
  3. 云龙念东野:云龙可能是朋友的代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4. 柏马欢之罘:描绘自然的欢愉,象征着友谊的美好。
  5. 邮传一分手:通过邮递联系,暗示距离并不是阻碍情感的因素。
  6. 河山再见秋: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与美好愿景。
  7. 交情如缱绻:强调情感的深厚与持久。
  8. 不在寄书稠:表明书信的频繁与否并不影响真正的友情。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一些比喻和意象,如“苍灯”、“云龙”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黔国:象征着相聚的地方与自然之美。
  • 苍灯:代表温馨的夜晚与友谊。
  • 云龙:象征志同道合的朋友。
  • 柏马:自然与友谊的结合。
  • :象征着时光流逝与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黔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今贵州地区
    B. 今云南地区
    C. 今四川地区

  2. 诗中“苍灯”意指什么? A. 明亮的灯光
    B. 昏暗的灯光
    C. 不存在的灯光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情的脆弱
    B. 友情的持久
    C. 友情的冷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送友人》 – 李白
  3.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送友人》中,同样表达了对友谊和远行的思念,但更加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寄云夫》则更注重于相聚的温暖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艺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题项东井画为文公寿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宋汉臣墨梅并叙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四用韵 木兰花慢 用陈参政送陈石泉韵 木兰花慢 卜者午夜吹笛,怆然有融予怀也 木兰花慢 再用韵 木兰花慢 竹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粉妆银砌 悬崖勒马 士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颂灵 鞭打快牛 标队 千锤打锣,一锤定声 句栉字比 燕燕于归 王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双喜临门 走遍天涯 采字旁的字 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韩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