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40
木兰花慢 竹帘
作者:杨芳灿 〔清代〕
是湘云一片,谁剪落影娟娟。看愁泪无痕,离魂欲化,院后廊前。
玲珑冷波低荡,任花风袅上水沈烟。晓露千丝碧窨,夕阳一桁红偏。
明玕。戌削可人怜。最好已凉天。忆旧家风景,荭花小阁,箬叶轻船。
而今水云无分,只红尘遮断便疑仙。留伴桃笙八尺,日长枕手閒眠。
这是一片湘云,谁来剪下它那柔和的影子?看着愁泪无痕,离魂欲化,恰在院后廊前。
玲珑的冷波轻轻荡漾,让花风袅袅地吹过水面,如烟般沉沉。晨露如千丝碧水,夕阳如一桁红光偏斜。
明亮的玕花,削去的余晖让人怜爱。最美的时节正是凉爽的秋天。回忆旧家风景,荭花小阁和箬叶轻舟。
如今水云无分,只有红尘遮断,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如仙境一般。唯有伴着桃笙,日长枕手闲眠。
作者介绍:杨芳灿,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象,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木兰花慢 竹帘》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渲染,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开头的“湘云”便为整首诗奠定了温柔婉约的基调,诗人运用轻盈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接着,诗中通过“愁泪无痕”和“离魂欲化”,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尤其是“晓露千丝碧窨,夕阳一桁红偏”,通过光影的变化,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诗人以“留伴桃笙八尺,日长枕手闲眠”结束,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甜美和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云”象征什么?
“晓露千丝碧窨”中,晓露的形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