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5:30
原文展示:
风亭移石竹,为客正开襟。宿鸟过残雨,吟虫傍积阴。故心人不浅,秋色夜方深。便合丘中去,相招鸣一琴。
白话文翻译:
在风亭旁移动石竹,为了客人正敞开衣襟。夜晚的鸟儿飞过残留的雨滴,吟唱的虫子依傍在积聚的阴影旁。旧日的情谊不浅,秋天的夜色正深。便该去山丘中,相互招呼弹奏一曲琴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清远道人。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故心人不浅”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亭、石竹、宿鸟、吟虫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中“故心人不浅”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而“秋色夜方深”则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温暖与深沉。最后两句“便合丘中去,相招鸣一琴”,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与友人一同隐居山林,弹琴作乐,享受宁静的生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秋夜的自然景物描写,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并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故心人不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珍视? A. 自然美景 B. 友情 C. 隐逸生活 D. 音乐
诗中“便合丘中去,相招鸣一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华都市 B. 隐逸生活 C. 战争 D. 政治
诗中“宿鸟过残雨”中的“残雨”比喻什么? A. 夜晚的宁静 B. 残留的雨滴 C. 秋天的落叶 D. 夜晚的星光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