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平昌得右武家绝决词示长卿各哽泣不能读起罢》

时间: 2025-04-26 22:05:14

诗句

哀响秋江回雁声,雨霜红叶泪山城。

年来汉网人难侠,老去商歌客易惊。

贝锦动迎中使语,衣冠谁送御囚行。

长平坂狱冲星起,可是张华气不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5:14

原文展示

哀响秋江回雁声,雨霜红叶泪山城。年来汉网人难侠,老去商歌客易惊。贝锦动迎中使语,衣冠谁送御囚行。长平坂狱冲星起,可是张华气不平?

白话文翻译

秋江上传来哀婉的雁声,雨中霜染的红叶像是山城的泪水。近年来,汉朝的网罗使人难以成为侠士,年老时,商歌使旅客容易感到惊恐。贝锦(指华美的织物)动摇,迎接中使的话语,衣冠之人谁来送行被囚禁的官员。长平坂的狱中,星辰似乎因愤怒而冲天而起,难道是因为张华的气愤不平?

注释

  • 哀响:哀婉的声音。
  • 回雁声:雁群南飞的叫声,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雨霜红叶:雨中霜染的红叶,形容秋天的景色。
  • 汉网:比喻汉朝的法律制度,这里指严格的法律使人难以自由行事。
  • 商歌:商调的歌曲,多表达哀愁。
  • 贝锦:华美的织物,这里指华丽的言辞。
  • 中使:宫中的使者。
  • 衣冠:指士大夫,官员。
  • 御囚:被囚禁的官员。
  • 长平坂狱:指长平坂的监狱。
  • 冲星:星辰冲天而起,比喻愤怒或激动。
  • 张华:可能是指历史上的张华,这里用作典故,表达不平之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的作品以戏曲最为著名,如《牡丹亭》等,诗文也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汤显祖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个人遭遇的悲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江回雁声和雨霜红叶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诗中“年来汉网人难侠”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当时法律制度束缚人性的不满。而“老去商歌客易惊”则进一步以商歌的哀愁来比喻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惊恐。后两句通过对贝锦和中使的描述,暗示了官场的虚伪和残酷。最后以长平坂狱和张华的典故,表达了对不公平待遇的愤怒和对正义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强烈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哀响秋江回雁声:以秋江上回雁的哀鸣声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 雨霜红叶泪山城:用雨中霜染的红叶比喻山城的泪水,增强了诗的悲情色彩。
  3. 年来汉网人难侠:直接表达了对法律制度束缚人性的不满。
  4. 老去商歌客易惊:以商歌的哀愁来比喻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惊恐。
  5. 贝锦动迎中使语:通过贝锦和中使的描述,暗示了官场的虚伪和残酷。
  6. 衣冠谁送御囚行:表达了对被囚禁官员的同情和对官场冷漠的批判。
  7. 长平坂狱冲星起:以长平坂狱和张华的典故,表达了对不公平待遇的愤怒。
  8. 可是张华气不平:总结全诗,强调了对正义的渴望和对不公平的反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霜红叶泪山城”中的“泪山城”,用红叶比喻泪水,形象生动。
  • 拟人:如“哀响秋江回雁声”中的“哀响”,赋予雁声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年来汉网人难侠,老去商歌客易惊”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个人遭遇的悲愤,强调了对正义的渴望和对不公平的反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回雁声:象征离愁别绪。
  • 雨霜红叶:象征秋天的凄凉和哀愁。
  • 汉网:象征法律制度的束缚。
  • 商歌:象征哀愁和无奈。
  • 贝锦:象征华丽的言辞和虚伪。
  • 长平坂狱:象征不公平的待遇和愤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哀响秋江回雁声”中的“哀响”指的是什么? A. 秋江的声音 B. 雁群的叫声 C. 雨声 D. 风声

  2. “年来汉网人难侠”中的“汉网”比喻什么? A. 汉朝的法律制度 B. 汉朝的文化 C. 汉朝的经济 D. 汉朝的政治

  3. “长平坂狱冲星起”中的“冲星”象征什么? A. 星辰的美丽 B. 星辰的运动 C. 愤怒或激动 D. 星辰的神秘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同样以秋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秋兴八首》与汤显祖的这首诗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现实的反思,与汤显祖的这首诗在情感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全部作品,包括诗、文、戏曲等。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汤显祖的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写怀 其三 九日亭 九日写怀 其一 九日宴集懋社十首 其七 九日代罗、樊二妓招舒著作(齐梁格) 九日陪李德仪兄弟游石屋 九日 九日登三老峰 九日登慈恩寺閤三首 其三 九日同欧黄诸词人登海西台得山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字头的字 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通功易事 各个击破 昆冈之火 爪字旁的字 性感 榻车 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西元 秃宝盖的字 离恨 包含莎的词语有哪些 沧海横流 毛字旁的字 死要面子 日字旁的字 铁马金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