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2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25:29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我不曾踏入这个地方,岁月已经在这里积累了很久。
每天早晚我都在观看这山川,所有的一切依旧如昔日。
细雨滋润着高大的树林,清风像翱翔的云翅。
我眷恋那些依然存在的物品,义气的风尚并未被隔绝。
我究竟为了什么呢,勉强自己去承担这样的职责?
一切的形态似乎都有了规定,我的素雅衣襟是不能改变的。
我常常梦想着我的园田,怎么能够长久地离开呢?
我心中怀念着归舟,想来这是多么恰如其分的霜柏啊。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闻名。陶渊明在文学上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他的田园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写于陶渊明晚年,他在此诗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钱溪是陶渊明的故乡,诗中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传达了陶渊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反思。诗的开篇便表明了他不愿踏入官场的态度,岁月的积淀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山川美景。诗中“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的描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会,对往昔的怀念。微雨、清风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自问,“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他面对着外界的压力,内心却渴望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他的“素襟不可易”表明了他的坚守与理想。最后,以“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收尾,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霜柏象征着坚韧和持久,正是他内心追求的象征。
整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诗中提到的“晨夕”指的是: A. 早晨和傍晚 B. 中午和晚上 C. 清晨和黄昏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厌倦 C. 无所谓
“终怀在归舟”中“归舟”象征的是: A. 归家 B. 离开 C. 出行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前者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后者则展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酒的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不同,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