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7:2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7:29:00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自古以来,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死亡,谁能长生不死呢?不死又不老,活到万岁也就像平常一样。赤泉让我喝,员丘给我食粮。正好与三辰(即日月星)游玩,长寿和安康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的诗人和隐士。他以清新淡雅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闻名,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表现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陶渊明在隐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他对长寿和理想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八》以简练的笔触探讨了生死与长生的主题。开篇“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直指人类的共同命运:生死。诗人以此为引,反问谁能逃脱这一命运,表现出对长生不死的无奈与渴望。接着,诗人通过“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来表达长生的平常化,似乎在暗示长寿并非最终的目标,而是生活本身的意义更为重要。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这里的赤泉与员丘,象征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的依赖与赞美。陶渊明通过这种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他渴望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最后一句“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则体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宇宙同游,长寿与安康并不是生活的唯一追求,反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以悠然自得的态度,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与领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宁静的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探讨生死、长寿与生活的意义,强调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赤泉”象征什么?
“不死复不老”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陶渊明与李白在对待生命与自然的态度。陶渊明更倾向于隐逸的生活,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个性,二者的作品都反映了对人生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