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月到白石先妣茔所》

时间: 2025-07-28 20:35:24

诗句

不瞻宰木过三年,霜露凄凉倍怆然。

马鬣但惊荒宿草,龟趺未办表新阡。

平生钟釜空遗恨,旧物桮棬半不传。

鸿雁差池风雨急,吞声清泪彻黄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35:24

原文展示:

九月到白石先妣茔所 王炎 〔宋代〕

不瞻宰木过三年,霜露凄凉倍怆然。 马鬣但惊荒宿草,龟趺未办表新阡。 平生钟釜空遗恨,旧物桮棬半不传。 鸿雁差池风雨急,吞声清泪彻黄泉。

白话文翻译:

三年未曾来此瞻仰先母的墓木,今日到来,霜露凄凉,倍感悲伤。 墓地的草木荒芜,令人惊讶,墓碑尚未安置,新的墓道也未建成。 一生中的钟釜(指家庭生活)空留遗憾,旧时的器物也多半未能传承。 鸿雁在风雨中错落飞翔,我无声地流泪,泪水直透黄泉。

注释:

  • 宰木:指墓地的树木。
  • 霜露:比喻凄凉的气氛。
  • 怆然:悲伤的样子。
  • 马鬣:指墓地的草木。
  • 龟趺:指墓碑的基座。
  • 新阡:新的墓道。
  • 钟釜:指家庭生活。
  • 桮棬:古代的一种酒器。
  • 鸿雁差池:指鸿雁在风雨中错落飞翔。
  • 吞声:无声地哭泣。
  • 黄泉:指地下,阴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此诗是王炎在九月时前往先母墓地时的感慨之作,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家族变迁的哀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诗人前往先母的墓地,感叹时光流逝,家族变迁,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诗中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先母的深切怀念和对家族变迁的哀思。诗中,“不瞻宰木过三年”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能前来祭拜的愧疚和悲伤。“霜露凄凉倍怆然”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通过自然景象的凄凉来映衬内心的悲痛。后几句通过对墓地荒芜、墓碑未建的描述,以及对家族遗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瞻宰木过三年:诗人表达了自己长时间未能前来祭拜先母的墓木,感到愧疚和悲伤。
  2. 霜露凄凉倍怆然:通过自然景象的凄凉来映衬内心的悲痛,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3. 马鬣但惊荒宿草:描述墓地的草木荒芜,令人惊讶,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墓地的荒凉。
  4. 龟趺未办表新阡:墓碑尚未安置,新的墓道也未建成,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变迁的无奈。
  5. 平生钟釜空遗恨:一生中的家庭生活空留遗憾,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6. 旧物桮棬半不传:旧时的器物也多半未能传承,反映了家族的衰落和变迁。
  7. 鸿雁差池风雨急:鸿雁在风雨中错落飞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纷乱和不安。
  8. 吞声清泪彻黄泉:无声地流泪,泪水直透黄泉,表达了诗人对先母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露凄凉倍怆然”中的“霜露”比喻凄凉的气氛。
  • 拟人:如“马鬣但惊荒宿草”中的“马鬣”拟人化,形容墓地的草木。
  • 对仗:如“平生钟釜空遗恨,旧物桮棬半不传”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先母的深切怀念和对家族变迁的哀思。诗人通过对墓地的荒芜、墓碑未建的描述,以及对家族遗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家族变迁的哀思。

意象分析:

  • 宰木:墓地的树木,象征着先母的墓地。
  • 霜露:凄凉的气氛,映衬内心的悲痛。
  • 马鬣:墓地的草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墓地的荒凉。
  • 龟趺:墓碑的基座,象征着墓地的庄严和家族的传承。
  • 鸿雁:在风雨中错落飞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纷乱和不安。
  • 黄泉:地下,阴间,象征着生死的界限和对先母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瞻宰木过三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2. “霜露凄凉倍怆然”中的“霜露”比喻什么? A. 凄凉的气氛 B. 寒冷的天气 C. 美丽的景色 D. 温暖的阳光

  3. “马鬣但惊荒宿草”中的“马鬣”指什么? A. 墓地的树木 B. 墓地的草木 C. 墓碑的基座 D. 墓道

  4. “平生钟釜空遗恨”中的“钟釜”指什么? A. 家庭生活 B. 古代的酒器 C. 古代的乐器 D. 古代的兵器

答案:

  1. B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怀念。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思。

诗词对比:

  • 王炎的《九月到白石先妣茔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王炎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王炎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云居寺 送田三端公还鄂州 春晚奉陪相公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其一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闻相公三兄小园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 夏日别卢太卿 中秋夜听歌联句 见郭侍郎题壁 秋日经潼关感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诎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包含骑的成语 不卜可知 皮字旁的字 路门学 收入 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百般奉承 火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休想 颛制 刻结尾的成语 弃义倍信 埋三怨四 为蛇添足 坎止流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